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1454984
https://i.imgur.com/vR987zl.jpg
(Getty Images)
武漢疫情尚未平息,世界各地都在為抑止疫情蔓延盡最大努力。然而,全球各地卻武陸續
傳出亞洲人在世界各地遭受種族歧視甚或暴力的意外。
BBC中文訪問了居住在德國,遭遇大小歧視的亞洲民眾分享他們的經驗。他們說,種族歧
視不是因為武漢疫情才發生的,那是一種根深蒂固對外來者的排斥。但他們也說,並不認
為自己只是單純歧視的受害者,他們能夠反擊,或用藝術設計為人權發聲。
「我不是病毒」
世界各地都接連傳出對亞洲人不友善的舉動。包含在歐洲在內,許多在德國居住或求學的
亞洲人都在社交網站上分享,自從武漢疫情開始延燒之後,在日常生活中被歧視的不快經
歷。
前一周,根據德國媒體《每日鏡報》,有中國女留學生在柏林米特區(Mitte)上學途上
,被兩位德國女青少年辱罵並吐口水,她反擊後被肢體攻擊,受了傷。之後在微信中提及
自己的遭遇,表示攻擊她的人是中東背景的德國人。遇襲事件發生後,中國駐德使館高度
重視,要求德國重視此事以及防範。
https://i.imgur.com/ukGPW4D.jpg
吳思盈主導設計的背包印有"我不是病毒"等字。
一位台灣女學生陳同學,在台灣留學生臉書社團提及,上個月底時在德國乘坐地鐵時,驗
票員竟然告訴她,「你生病了,離我遠一點」。她感到十分憤怒及難過,並計劃投訴。
同樣也在德國求學後工作的台灣人翁郁婷,在臉書與許多旅德的台灣人彼此分享自己近日
在柏林生活中遇到的遭遇。她與同樣留德背景的設計師友人吳思盈,一起發起了「我不是
病毒」的設計,計劃生產「我不是病毒」的背袋,希望喚起大眾的平等意識,不向種族歧
視以及病毒低頭。
目前已經有許多旅德亞洲人共襄盛舉,集資製造產品出來。
在柏林就業的翁郁婷告訴BBC中文,自從新冠病毒成為國際事件,有次逛超市時有兩個年
輕人看到她,突然「大動作地後退,並且拉高衣領遮住口鼻,一方面覺得他們很無知,但
另一方面還是會有點小傷心。」她說。
另外,她說跟公司同事出去午餐,也聽到德國人在大聲嘲笑中國新冠病毒,當發現餐廳有
位亞洲人後,還連忙跟自己解釋不是在說她。
24歲的翁郁婷補充說,因為自己的親身體會,再加上聽到許多和他類似的事件,讓她最近
出門都格外小心。「就連最近因為感冒,我都不敢在外面咳出聲音,深怕引來許多不必要
的誤會。」她補充。
一起合作的吳思盈也表示,她們的藝術創作是一個「社會設計」,嘗試去解決目前當下社
會文化差異之下,所產生的價值衝突:德國人與亞洲人對於「戴口罩」有明顯的認知差異
,因此他們希望這個設計能一來解釋亞洲人戴口罩的原因(不一定是生重病才會戴),二
來是降低歐洲人對「戴口罩」的恐慌感並降低亞洲人被歧視或受到攻擊的可能性。
今年23歲,高中畢業就到德國讀書的,要求不用真名的台灣移民小紅(化名)告訴記者,
她在僅有100多人居住的柏林近郊村莊居住,但遠在天邊的武漢疫情也開始影響她的小村
子。小紅說,這個村莊居民多數是退休的德國白人,全村只有她一個亞洲人,但她與丈夫
一直與村民相處平順。不過,武漢疫情爆發後,德國陸續傳出確診個案。他們相熟的一個
鄰居,突然打電話告訴她說,村子認為她是中國人,現在都人心惶惶。這位老鄰居也開始
小心翼翼的先在電話上問她身體狀況,才願意串門子喝茶,不若以往熱絡了。
德國社會種族歧視陰影仍在
但是這些移民都不認為他們是受害者。
訪談中小紅一再強調她同意她的德國丈夫說的,德國人對種族歧視很敏感,很害怕被稱為
種族歧視者,卻又對自己的種族言行沒有反思。因此遇到被歧視的時候,小紅並不迴避衝
突。
小紅提到,之前住在柏林時,大大小小的種族歧視對她來說幾乎是家常便飯。譬如,好幾
次街上會陌生人介入她與朋友的對話,模仿他與朋友講中文的音調; 或把眼皮拉成單眼皮
,在他們面前做出功夫熊貓的舉止。印象較深的是有一次,一個德國青少年走過來問她說
,「你黑頭髮黑眼睛,妳身上有帶白米嗎?」小紅說她那次回應對方說,「那你金頭髮藍
眼睛的德國人,是納粹嗎?」 對方一聽反應很大,回說,「你怎麼可以說我是納粹?」
小紅笑著說。
還有一次在電車上賣報紙的小販到她面前就用德文說了一句,「反正你也讀不懂,不會買
我的報紙。」小紅馬上用德文回他說,「你是在歧視嗎?你這樣還賣得出報紙嗎?」對方
馬上要辯解說他沒有歧視。最嚴重的一次,是下電車時,有一個白人醉漢從後面推了她一
把,讓她重重的摔在地面上,並罵她「越南婊子」之類的粗話,她身後的先生見狀開始與
對方理論併發生衝突。
小紅說她自己是看情況回應歧視行為,前提是在保護好自己的情況下反應。
來自北京的80後獨立電影導演范坡坡,也有類似經驗。2019年2月,旅居柏林的他在鬧街
上意外的遇到種族歧視者的攻擊。
范坡坡說當時他與朋友用中文逛街,突然有一名年輕大漢聽到他們在說中文時,衝過來用
英文對著他們大罵,要他們「滾回中國!」。對方手上並晃著土耳其護照,對范坡坡示威
。身為影像工作者的他把整個過程錄影下來,後來去報警。「我一點都不怕你」,范坡坡
這樣回應了那個彪形大漢。
不過,范坡坡感到失望的是,警察在很久之後才處理他的投訴,又說因為對方不是德國籍
,所以很難幫的上忙。
但是,警察後來循線找到對方。警方告知范坡坡說,對方在情緒上有點異常,范坡坡不是
第一個受害者。警方又說對方供稱是因為當時看到新疆維吾爾族在中國的遭遇刺,因此在
街上找中國人麻煩。
但范坡坡說,他很難接受的的還有自己一些中國朋友竟然問他是否在街上太過招搖,「舉
止太gay」讓對方借故找碴。現在還有人會說,如果你是亞洲人,就不要戴口罩在街上,
在地鐵,以免被攻擊。他批評這種說法就好比過往有人要求女性穿著保守一點,以避免性
騷擾一樣的本末倒置。「說法正迎合了種族以及性傾向歧視者的惡行。」他說。
范坡坡強調,其實他不意外因為武漢疫情而讓種族歧視甚或攻擊在德國又冒出來。他說如
果你看德國的電視以及文化活動,基本上都還是白人主導,難看到多元文化的影子。他部
分同意藝術家艾未未最近在搬離柏林,對德國的觀察,「一個想開放的國家,但它還沒有
真的開放。」
翁郁婷則表示,即使德國有成熟的轉型正義教育面對二戰的錯誤,但歧視還是很難根除。
不同種族之間,對事物一定存在不同的認知或價值觀,當這些差異不被理解,歧視就不會
消失。「某些人在高度政治正確的環境下找不到宣洩的出口,而新冠病毒在此時便成了種
族歧視合理化的最佳借口。」她說。
種族歧視
事實上不只德國,種族歧視也隨著新冠病毒的肆虐,在全球各地堂而皇之的浮上台面開始
攻擊少數族群。
英國衛報最近持續評論,指出英國種族歧視隨著武漢疫情已經開始蔓延,攻擊華人背景或
者亞洲背景的英國人。
今年一月底,居住在英國威爾斯城市的台裔英商呂束珠也向BBC投訴,表示農曆年從台灣
探親後回到英國市集時,她被市集其他商家要求離開,指責她將病毒從亞洲帶回英國是不
道德的事情,引起風波。呂束珠說她投訴媒體不是要一個道歉,而是希望讓大眾正視此事
的嚴重性。
在南半球,許多華人也開始抱怨最近受到大大小小的種族歧視。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
ABC)中文網報道,有一位在悉尼地區執業的華人梁醫師(Rhea Liang)說,有個病患看
診後跟她開玩笑說「預防傳染新冠病毒,所以我不能跟你握手。」報道這則新聞的姓張的
記者陳述自己在超商時,聽到一位澳洲婦人在她的背後說:「亞洲人,在家待著,別帶著
病毒到外面來。」
種種跡象顯示,對亞洲人的種族歧視已經在全球蔓延,根深蒂固的歧視正公開的排擠甚至
傷害少數族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