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台灣防疫躍上國際 解構台美中關係尋新定

作者: skyhawkptt (skyhawk)   2020-05-16 16:22:38
520新局/台灣防疫躍上國際 解構台美中關係尋新定位
https://is.gd/ZvEkPJ
全球武漢肺炎疫情牽動國際政經秩序變化,對於總統蔡英文未來4年對外關係,專家學者
認為,儘管台美中關係依然是重要框架,台灣應可在疫情後尋求新的定位和區域角色。
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蔓延全球,台灣防疫成果受國際肯定,更向各國援贈口罩等防
疫物資,國際能見度和好感度顯著提升,也為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WHO)等國際組織
創造良好條件,這從今年包括美國、日本、歐盟等紛紛提高支持台灣的官員發言層級,以
及較往年明確堅定表態可見端倪。
不僅是口頭上的支持,武漢肺炎暴露出過度依賴中國的供應鏈風險後,傳出日本也將在擴
大「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上做新嘗試,試圖納入包括台灣等更多亞洲國家。
在此同時,全球疫情及北京為維護自身形象所推動的戰狼式「大外宣」,讓各地反中情緒
升溫;相對的,台灣透過社群網站的軟性貼文,滲透當地年輕族群,獲得更多同情和支持
,從泰國和中國網友的推特大戰可見一斑。
分析因疫情而加速變動且日益複雜的國際局勢,許多受訪專家認為,其中多數因素不取決
於台灣,但台灣需做好準備,以快速、有效因應各種變化。
疫情不僅凸顯台灣在公衛醫療、資訊開放等領域的優勢,各國也更清楚認識相關領域的重
要性。熟悉國際政治的民進黨立委羅致政等人指出,台灣應勇於爭取跨國投資、組織據點
和人才,提出新的區域領導概念和指標。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家安全與決策研究所副研究員李哲全等學者指出,疫情挑戰美國、中國
和歐盟的區域領導和整合能力,而美中在各自的國內經濟和政治受疫情衝擊、領導人皆致
力於鞏固權力的情況下,在印太地區持續升高戰略對峙。
另一方面,美國自總統川普2017年上任以來,持續提倡「美國優先」單邊主義,並退出跨
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等,削弱世界貿易組織的功能,日前更
暫停對WHO撥款。相對地,在聯合國15個專門機構中,中國已在國際民航組織等4個組織佔
有秘書長職位,並在7個組織任副手,運作推行「另類」價值觀、進一步削弱多邊體系的
客觀獨立性。
台灣智庫執行委員賴怡忠更指出,儘管受各國疫情影響,北京不得不延緩「一帶一路」倡
議推動進程,中共出於對自身體制的信任感不足,預料將透過聯合國等多邊體系汲取資源
、加深與西方的對決,並以「先佔先贏」的投機心理,在尚可著力之處壯大自己。
不少學者認為,疫情將讓各國對全球化的態度趨於保守,並為減少風險,逐步縮短產業供
應鏈,將生產基地拉回或拉近國內(尤其是醫療衛生用品),加速與中國經濟脫鉤。政治
上,各國也將更專注於國內事務和自身利益,利害算計和衝突將更直接。不過,藉助於資
訊科技等的各項「虛擬化」連結勢必持續增強,台灣有必要加強相關軟硬體建設。
面對多邊主義和全球化趨勢等出現改變,一向尋求國際參與、經濟高度依賴外貿的台灣未
來4年宜採取何種對外策略?專家認為,台灣必須更謹慎穩健、納入更多理念相近國家,
同時客觀分析各國對台策略與作為背後的利益考量。另一方面,台灣應清楚認識自身利益
,具體檢視每一項政策和作法,確保一旦與盟友對特定議題持不同立場,台灣的利益和主
張不會被犧牲。
在美國提出印太戰略前,蔡政府即著手推動的「新南向政策」,政治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
執行長楊昊認為,經過4年耕耘,此政策已不僅止於分散依賴中國市場所導致風險,而已
改變台灣社會的公共和戰略意識,未來與新南向國家的關係可望有更多制度性安排、促成
讓雙方人民有感的成果。
賴怡忠則說,台灣可思考如何與互動日益頻繁、印太戰略下的美國、日本、澳洲及印度「
四方安全對話」(QUAD)對接。
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指出,除非政治情勢出現重大變化,否則北京不會輕易考慮
武力犯台,而將以「表明態度」和「武力展示」為主,預防台灣、甚至華府企圖衝撞北京
紅線。同時台灣應留意北京可能過分解讀單一事件的意涵,或利用某個重大突發事件,進
而發動「強制外交」、操作華府和台北在安全利益上的不一致,以謀取利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