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習近平在說啥?(上)/(下)

作者: laptic (無明)   2021-12-08 13:18:02
來源:
一、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3/5920785
二、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3/5928226
2021/12/08 倪世傑
解讀中共《歷史決議》的文字密碼
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究竟透露了哪些訊息?當中所通過的第三份歷史決議必須《關於黨的
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以下簡稱第三次歷史決議)究竟說了些什麼,又
「沒說」些什麼?在這一週以來成為華語世界與非華語世界普遍關注的焦點。不過,要理
解第三份決議內容,必不可免的,需要瞭解中共黨史,對一般讀者而言,這的確不是一件
容易簡單的事,但是仍有必要簡單地幫讀者為第三份歷史決議之前中共的前兩個歷史決議
劃一下重點。畢竟,中共建黨百年(1921-2021)以來,也只有這三份歷史決議。
其實不光是對政治透明度相對較差的中共與北韓,包括每一個民主國家的政治領導人、媒
體記者以及你的伴侶,每日每夜都試圖以文字、語言以及各種顯而易見的符碼影響其他人
對其意象(images)的認知以及引發行為上的改變(或持續),應用在政治領域就是吾人
所熟悉明之為「政治宣傳」的工程。尤其面對在當年政治透明度相當低的蘇聯與中國,外
界要如何從其主動公布資訊的「蛛絲馬跡」中一窺其政治發展的堂奧?
政治性的文件、領導人的話語甚至通過《塔斯社》(TASS)、《新華社》新聞片段中透露
的「座次安排」莫不透露著豐富的政治訊息。
冷戰年代,一種名為「操作碼」(operational code)的技術自美國情報機構產生,從蘇
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的語言中所呈現的世界觀與信念體系判斷其在外交政策上可能的發展方
向。時至今日,即便已經邁入了數位時代,政治宣傳的本質並未改變,政治領導人依然通
過語言與文字等符碼輸送其世界觀、信念體系、敵友觀念、重新闡釋過去的歷史,以及揭
櫫未來發展的方向。
職是之故,在特定的歷史時序中,領導人或政治綱領性文件說了什麼、又沒說些什麼,也
就成為政治分析家關注的對象。本文將從「錯誤」、「階級」以及「國族」這三組詞彙所
形成的三個維度對中共這三份歷史文件進行解讀,企圖勾勒出中共在這跨時約四分之三個
世紀的時間中,中共中央係如何看待「我是誰」以及「政治衝突的性質」。
第一份歷史決議:《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1945年,毛澤東首次採用這種手段,清算黨內的國際派,這包括了被封為右傾機會主義的
陳獨秀,左傾盲動主義的瞿秋白、左傾冒險主義的李立三、左傾教條主義的王明、博古(
即三次左傾錯誤)。
為什麼在共產黨內「左傾」反而是個問題?去韓國餐廳點了一份烤五花肉卻嫌五花肉太肥
了?問題在於這些「左派」,或稱與第三國際關係千絲萬縷的「國際派」過於聽從莫斯科
的指揮,並把中國邁向共產主義的鬥爭生搬硬套進「中央城市無產階級工人」打倒資本主
義的所謂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解上,忽略了中國農民仍佔人口絕大多數,沒有顧及到中
國革命所身處的社會與經濟現實,沒有「從中國的實際出發」,漠視了工農聯盟在中國推
動無產階級革命的重要性。
也只有到以毛澤東為首的新統治集團在「遵義會議」時清算了王明的左傾教條主義路線,
奪取了黨中央,「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解決自己
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方面問題的會議。」(共產黨新聞,遵義會議)
遵義會議是中共黨史中重要的事件,毛澤東掌握了黨機器,翌年完成了長征,1942年進行
延安整風,狠狠地打擊了黨內的國際派與知識份子群體,確立自己觀點與路線的正確性,
作為中共黨史上第一份歷史決議的《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其目的在於通過「反省
與總結黨的歷史」的方式確立毛路線的正當性。
第二份歷史決議:《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1981年,鄧小平發起了另一項名為《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其主要的
目的在於反省由毛澤東及四人幫發動的文化大革命,並對毛澤東及其意識形態的歷史作用
進行評估。決議中認為毛澤東的「功績是第一位的,錯誤是第二位的」,其功績在於毛澤
東思想的靈活性,從中國實際狀況出發制定黨的發展方向,即實事求是;從群眾中來,到
群眾中去,此即群眾路線;不盲從理論教條,根據本國實際出發和依靠本國人民力量,找
出適合本國情況的發展道路就是獨立自主、自力更生。
這表現在不盲從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從中國歷史與社會狀況的實際狀況出發制定了「新
民主主義革命」的過渡階段,釐清中國內部個階級之間的關係,建立人民內部矛盾與敵我
矛盾相關的學說,豐富了無產階級專政的內容;確立了黨指揮槍的原則以及在農民人口眾
多的國家內建立了無產階級政黨,依靠黨的建設繼續抵抗資產階級思想與官僚主義的侵蝕
,通過鬥爭打擊敵人、團結同志,終究成為領導中國的黨。
而毛澤東最大的過錯就在於發動了文化大革命,在文革中「混淆了是非和敵我」,對不該
進行階級鬥爭的對象以階級鬥爭之名進行殘酷的階級鬥爭,早成大量同志遭到壓制和打擊
,對國家造成「嚴重的混亂、破壞和倒退」。
這兩份都是具有戰略與黨內共識的歷史性文件。通過批判黨的前任領導人及其在重大事件
上的策略因應,從後繼者的角度對過去黨的錯誤進行權威式的評價,2021年習近平在中共
建黨百年之際發表名為《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亦離
不開這個「傳統」。
關於這份決議的重要內容及其相關評論,華文與非華文媒體在決議十九屆六中全會結束後
的五天,即11月16日公佈後已多有所陳述,本文不再贅述,也不對任何關於中共二十大前
的政治發展以及媒體、觀察家等最熱衷管窺的中共黨內派系鬥爭動態進行任何缺乏根據、
捕風追影地揣測——僅以這三份歷史決議為文本,從「錯誤」、「階級」與「民族」這三
個關鍵詞為引,從文字探勘的的角度探索這七十六年(1945-2021)來中共在意識形態上
的變遷。
決議中的「錯誤」
這三篇歷史文件的字數約落在2萬5千到3萬3千字左右不等。去除點符號後的字數以第三份
歷史決議最多,達32,837字,第二份歷史決議居次,為31,205字,第一份歷史決議相對較
短,但也有2萬5,706字。經過分詞後,分別得到9,787、12,755與15,345個字元。須先說
明的是:字數與字元數是不一樣概念。
以「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三個基本方面」為例,去除標點符號後獲得的字數是
18個字,但如果切詞切成「實事求是 群眾路線 獨立自主 三個 基本 方面」就是6個字元
(tokens),「實事求是 群眾 路線 獨立 自主 三個 基本 方面」就計算為8個字元。字
元數是非固定性的,端視切詞的狀況。因此,切詞的準確度值些攸關之後分析的品質。
以「群眾路線」為例,如果切成了「群眾」與「路線」,從一個字元變成兩個字元,立馬
失去了「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意涵。本文的資料都經過R語言中
的jieba套件,以及由筆者編纂的字典進行分詞。通過詞頻的敘述統計以及社群網絡圖這
兩種方式呈現資料。
讓我們先從「錯誤」開始檢討,喔不,是探討。
在自由民主社會我們比較慣常聽到的是「政治正確」(political correctness),而非
「政治錯誤」。在自由民主社會中的政治正確,前提是由於政治意識型態、身份認同與價
值的多元化在社會上取得了正當性地位(意即對自由主義與多元文化論的肯認),當言語
、文字與行為觸犯到某群體主張之價值時,往往被認定為涉及歧視。政治正確因而帶有兩
面性,從積極面來看,這是一種自由民主社會中的寬容與容忍,胡適之在〈容忍與自由〉
一文中主張要「養成能夠容忍諒解別人的見解的度量」,不要「以吾輩所主張者為絕對之
是」,約略就是這個意思。但也有其陰暗、幽微的一面,像是自我思想審查下機會主義蔓
延,「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就是一個大問題。
在威權與極權政治體制中,其實更威權性的分配政治正確的價值與修辭,威權與極權政治
體制主導了一套官方意識型態與價值體系,在行為上或僵化的抱殘守缺,或靈活地增補當
中的內涵。違逆了政治正確,就是犯了嚴重的政治錯誤,將付出極大的代價。習近平常開
口閉口「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約略就是這個意思。
筆者根據三份決議中以「錯誤」這個詞彙為中心,製作了三份社群網絡圖,辨別這三次歷
史決議的重點。在第一份歷史決議中的「錯誤」一詞出現頻率在當中最高的,共出現124
次。簡單地說,討論「錯誤」就是圍繞在「路線」、「思想」與「主義」的批判上。
與「路線」相關的詞彙包括:「路線」、「正確路線」、「立三路線」、「第三次左傾路
線」、「富農路線」、「調和路線」、「左傾路線」、「羅明路線」、「政治路線」、「
組織路線」、「軍事路線」。
與「思想」相關詞包括:「左傾思想」、「小資產階級思想」、「思想鬥爭」。
與「主義」相關者包括:「馬克思列寧主義」、「右傾機會主義」、「宗派主義」、「教
條主義」。而「左傾」、「右傾」、「反右傾」等詞彙貫穿其中。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中共官方用語當中,「思想」一詞具有濃厚的意識形態內涵,像是
「毛澤東思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兩個結合”的重要思想」等等,它在
重要性上雖不及宏大敘事結構的「馬克思主義」與「馬克思列寧主義」,但由於具體地「
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在現實上更具有指導性。
https://i.imgur.com/zPEso9H.png
第二份歷史決議的重點是將毛澤東「三七開」,在錯誤方面明顯地屬於那「七」的部分,
「錯誤」一詞出現的頻率雖不若第一份歷史決議多,但也高達了95次。與第一個歷史決議
不同之處在於思想、主義與路線的詞彙幾乎完全地消失了(僅有一個「毛澤東思想」還留
了下來),「左傾」、「反右傾」則是零星地出現。這張圖的重點只有三項:第一是綠色
的部分,著重追究「文化大革命」中「反革命集團」如「江青」、「林彪」的責任;再者
,「錯誤—毛澤東同志——負有主要責任」這條線是清楚的。
最後,在橘色主要區域中,負面詞彙相當之多,像是「批判」、「失敗」、「損壞」、「
嚴重」、「反對」等等。這或許顯示了在鄧於1978年後某種「去意識形態化」傾向,再度
套句胡適之先生的話:「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這可看作往實用主義前進的方向
的序曲,是1962年鄧發表「貓論」精神的具體表現。
https://i.imgur.com/CNxzELz.png
第三份歷史決議談到「錯誤」一詞的次數更少,僅區區14次。光從詞頻上就能夠看出該份
決議意圖淡化黨的「錯誤」色彩:如果成天到晚都在跟全世界嚷嚷著「聽黨話、跟黨走」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黨如果過去都在做「錯誤」的事,還能指望它辦好中
國的事情嗎?它的話能聽?它的路又豈能跟著走?
從網絡關係圖來看,第三份歷史決議重複了前兩份決議的基調,批判了「右傾機會主義」
、「左傾教條主義」、「左傾路線」、「人民公社化運動」以及以「江青」為首的「反革
命集團」所發動的「文化大革命」。而「毛澤東同志」在社群網絡圖中的位置也是微妙的
,他一方面串起上述提到的文革區塊(淺藍色),也主張對毛澤東思想要「正確評價」,
原話是這麼說的:「徹底否定“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正確評價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
和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
第三份歷史決議在「錯誤」詞彙上亦反映了當下的問題(參見下方網絡關係圖)。這部分
集中在咖啡色的區塊,「全面從嚴治黨」為其核心觀念。關鍵詞像是「歷史虛無主義」、
「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享樂主義」等「亂象叢生」的行為。這未必是專指
黨內某些集團在大的路線上犯錯誤,而是領導幹部在改革開放後普遍發存在的問題,這些
黨領導幹部的作風問題將會使習高談的「關鍵在黨」成為一則笑話,因此是重大黨內「敵
人」。
https://i.imgur.com/Ng9EBU4.png
從反「四風」、反腐敗、「三嚴三實」、「七個有之」等等,哪一個不是在講黨幹部的作
風問題?當前,是作風問題(決議文摘錄:黨始終強調,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
,而不是「路線問題」(決議文摘錄:解放思想、銳意進取,創造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
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黨毫不動搖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影響了黨的發展,攸關黨的存
續。最後,面對錯誤,態度必須堅決,粉紅色區塊中「敢抓敢管」、「旗幟鮮明」、「敢
於鬥爭」、「抵制」、「反對」等詞彙直接說明瞭習主政下的就是要採取毫不妥協的高壓
姿態、作風過硬的鬥爭方式解決這些黨內錯誤。因此就這方面而言,「全面從嚴治黨」象
徵著在黨員與黨領導幹部作風的實踐層次上的問題,是要「不忘紅船精神」、「不妄議中
央」,以及確實把「兩個維護」做到實處,而非黨在路線層次上對改革開放持否定的態度
。當評論者把習比作毛主義的回歸時,千萬不要忘了習千萬叮囑的「兩個不能否定」。
共產主義迷宮的「階級與國族」
階級社會的形成與發展是一個多世紀以來社會科學主要關注的對象。相較於韋伯(Max
Weber)從個體的職業位置與收入差異來看待社會階級,馬克思(Karl Marx)直接點出階
級也者,是因為階級之間存在著剝削關係,而當中的關鍵在於掌握生產工具與否,馬克思
與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直接了當斷言資本主義底下的階級關係:「整個社會日益分
裂為兩大敵對的陣營,分裂為兩大相互直接對立的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
《宣言》其實是相當簡化的階級分析版本,馬克思的《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對革
命階段中的各種社會階級及其團體—農民、小資產者、民主共和派的小資產階級、共和派
資產階級、王朝反對者與民社會民主派工人以及波拿巴之間的互動與對抗做了更為生動的
描述與批判。
馬克思關於第一個無產階級革命成功最有可能出現在德國或是英格蘭的論斷被1917年列寧
在俄國這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家」發動的十月革命所打斷。列寧的革命特徵為一群訓練有
素的共產黨員在中央都會區發動暴動奪取政權。「先鋒隊」可以說是列寧主義最重要的特
徵之一。而這個先鋒隊,在革命成功之後,代表無產階級進行專政。在第二份歷史決議中
的這一段話充分地表達了中共所謂「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精髓:「建國三十二年來,我們
取得的主要成就是:一、建立和鞏固了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
政即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政權。」
將社會階級以及之間的關係視為社會主要矛盾的分析視角,以及將此當成社會進步的動力
確實是馬克思主義式的。然而,已經建政的中共在多大的程度上承認即使在中國這樣的「
社會主義國家」中「階級問題」依舊存在?階級問題表現的形式為何?又要如何解決這個
矛盾?這就成為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筆者擷取「階級」這個詞彙在三份歷史決議中出現的頻率,試圖理解以上所提出的幾項問
題。
第一份歷史決議的時間點係「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即將結束的階段,「國共內戰」即將重
新大規模開打的前夕,距離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還有四年半。換言之,為了清算之
前失敗的路線經驗以及對未來中共發展進行的階級分析,應當是根據馬克思主義精神以及
「從中國實際出發」的毛澤東在第一份歷史決議中的主題。
從詞頻中首先可以發現到的是「階級」相關的詞彙共出現了115次。當中出現最多的是「
小資產階級」 相關的詞彙(小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思想、小資產階級知識份子),共
出現了44次,比起「無產階級」的33次還要多11次。這顯示毛澤東在第一次歷史文件中主
要批判的對象是黨內具有小資產階級傾向的左傾路線。如同在第一次歷史決議中提到的:
我黨歷史上各次錯誤路線和正確路線之間的鬥爭,實質上即是黨外的階級鬥爭在黨內的表
演;而上述「左」傾路線在政治上、軍事上、組織上和思想上的錯誤,也即是這種小資產
階級思想在黨內的反映。
此外,這些錯誤的左傾路線之所以錯誤係在革命任務與階級關係之間犯了錯誤:
「大資產階級叛變革命之後,自由資產階級仍然和買辦資產階級有區別,要求民主尤其是
要求反帝國主義的階層還是很廣泛的,因此必須正確地對待和盡可能地聯合或中立各種不
同的中間階級,而在鄉村中則必須正確地對待中農和富農….但是當時的第三次『左』傾
路線則不但不認識這個變化,反而把同國民黨反動統治有矛盾而在當時積極活動起來的中
間派別斷定為所謂『最危險的敵人』。」
尚未取得執政權力的中共確實可以毫不保留地對中國社會性質以及黨內錯誤路線進行「階
級分析」,建政後中共又要如何面對階級關係?
在1957年底毛澤東於中共八屆三中全會上指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社會主義
道路和資本主義道路的矛盾,毫無疑問,這是當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此外,毛澤東
尚認為黨內幹部還繼續存在著修正主義和小資產階級問題。
以後者為例,1962年,中國一些農村為解決大躍進運動後留下的大飢荒問題,自發地以包
產到戶、責任田等各種各樣的生產形式想方設法增加產量,此舉得到鄧小平、陳雲的支持
,此觀點在當時以及之後的文革都被貼上「唯生產力是問」、「資本主義復辟」的標籤,
成為被批判的對象。
第二個歷史決議的核心在於評價毛澤東的歷史功過,並將重點放在檢討文革以及大躍進時
期的錯誤,在這份決議中「階級」相關的詞彙詞頻與第一份歷史文件相仿,佔了117次。
當中「階級鬥爭」、「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居前三位。而在批判文革的部分中,「
階級鬥爭」是被賦予相當負面的印記。
這主要的原因是第二份歷史決議認為毛澤東在處理社會主義國家內部「新的矛盾」問題時
,「把已經不屬於階級鬥爭的問題仍然看做是階級鬥爭,並且面對新條件下的階級鬥爭,
又習慣於沿用過去熟習而這時已不能照搬的進行大規模急風暴雨式群眾性鬥爭的舊方法和
舊經驗,從而導致階級鬥爭的嚴重擴大化。」
第二份歷史決議對中國的階級關係做出了另一項論斷,中國的剝削階級已經消滅了,階級
鬥爭不再是主要矛盾,當下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
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並引出「社會主義生產關係的變革和完善必須適應於生產力的
狀況,有利於生產的發展。」的重要任務。
1978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會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時代,經過了1980年代「摸著石頭過河
」的摸索期,1990年代加速與國際大循環接軌,2000年江澤民提出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第
一條即是「我們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資本家終於能夠入黨。
而在美國柯林頓政府八年執政屢次給予中國最惠國待遇(MFN)與之後的永久正常貿易關
係(PNTR)的刻意加持下,中國順利地於2001年如願加入了WTO。中國自改革開放後動輒
以兩位數的GDP成長率養出了權貴資本家階級,社會財富兩極分化現象表現在長期以來高
於0.45的基尼係數上。當「躺平」、「割韭菜」、「內卷」這一類詞彙在這幾年間陸續成
為中國網絡的頻用詞甚至敏感詞,習近平又豈會充耳不聞?但習近平完全以另外一種方式
表示他聽到了。
早在2013年底,他在「關於《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
這段講話中就提到「我國發展面臨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戰,前進道路上還有不少困難和問
題。比如: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
構不合理,發展方式依然粗放,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社會矛
盾明顯增多」。到今年8月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他繼續同你說:
「我國必須堅決防止兩極分化,促進共同富裕,實現社會和諧安定。」
高調紀念馬克思200週年誕辰的習,又怎會不瞭解中國兩極分化導因於改革開放後社會階
級分化的事實呢?但他在公眾場合中絕對不會以「階級分析」的方式,來分析中國所面對
的風險挑戰。在第三份歷史決議中,與「階級」相關詞彙只有區區的七次,且全數集中在
「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開放時期」這三個屬於毛鄧江胡時
期,篇幅只佔9千6百多字的論述當中,在謳歌習近平新時代的第四個部分,掛蛋。
https://i.imgur.com/V10oCsi.png
https://i.imgur.com/XTHhSLo.png
https://i.imgur.com/shxadhr.png
Nation/國族主義
不願意真誠面對中國當前階級分化問題的習近平又有何資格做一個「不忘初心」的共產黨
人?或者這麼說,當這個自認為扛起「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的存續發展、構建「人類
命運共同體」的共產黨人在進行政治分析與政治宣傳時的「主心骨」又是什麼?
國族主義,你曉得的。
在這之前,要先說明一點。在中國的語境中,英文的nation與naitonalism是「民族」與
「民族主義」。迄今「國族」並未應用在官方的宣傳語彙中。蓋nationalism(國族主義
)簡單的說就是一個nation(國族)組成一個state(國家)的概念,將nation轉譯為民
族就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混淆,在中國,「民族」一詞同時指涉國族與族裔群體(ethinic
group),中國官方定義中,是由官方所承認56個「民族」組成的國家,國家領導人官式
用法稱呼全國人民時係以「全國各族人民」這個專有詞彙表示。筆者特別區分出歷史決議
中的國族與族裔群體,發現在第三份歷史決議中,民族相關的詞彙高達93次,當中涉及國
族意涵者高達81次,其中屬於「中華民族」全稱(中華民族、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華民
族共同體意識)更多達51次。
中國領導人自稱自己屬於中華民族,不是常識嗎?當然不是。
https://i.imgur.com/JFaPj27.png
https://i.imgur.com/T2lWCfU.png
https://i.imgur.com/Hpj6C32.png
讓我們瞧瞧前兩次歷史決議中「中華民族」的出場次數。在革命情緒高昂的第一次歷史決
議中,「中華民族」沒有出場。「民族」相聯繫的詞彙也僅出現了12 次弱,即便全數次
指涉的都是國族的觀念,像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日民族矛盾」、「民族解放」
等等。在建國31年後1981年的第二份歷史決議中,「中華民族」還是關在歷史的小黑屋裡
,「民族」相聯繫的詞彙也僅出現了35次,當中五分之三是族裔群體的觀念,像是「少數
民族幹部」、「社會主義民族關係」、「民族平等」,屬於國族觀念者僅佔五分之二的14
次弱,像是「民族資產階級」(咦!怎麼還是階級?)、「被壓迫民族」、「民族自尊心
」之類的。
從「階級」與「民族」在三次歷史決議中消長態勢是相當明顯的。毛與鄧執政期間,「階
級」以及「階級之間的關係」依舊是中共對一切事物分析的起點,
防止剝削階級捲土重來,在1981年的歷史時空中還具有極大程度的重要性,至少在中共政
權維繫的正當性上仍是舉足輕重的。經過了四十年後的今天,權貴資本家階級在社會生產
和政治體制中,從附著到僵固化的發展更鞏固了「官本位」制在中國的寄生發展,習近平
最多充其量用「防止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對社會「作交代」,而放棄了過去兩次歷
史決議中對中國社會階級狀況與階級關係的分析。
https://i.imgur.com/NTfyfTv.png
其實不僅如此,他還否定了任何對中國當前社會進行定性分析的嘗試。他在2013年1月5日
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上講話中特別提到:
「國內外有些輿論提出中國現在搞的究竟還是不是社會主義的疑問,有人說是『資本社會
主義』,還有人乾脆說是『國家資本主義』、『新官僚資本主義』。這些都是完全錯誤的
。我們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
千萬別忘了,歷史決議的目的,在展望未來的基礎上對過去進行批判。刻意忽視中國當下
階級關係的狀況,怎麼看,當使其「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扛霸子的形象顯得異常蒼白

與階級論述之消相對的是國族論述之長。習的敘事策略是相當國族主義式的:過去的中國
經歷了「百年屈辱」,當下的中國是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未來則是中國自身
實現「中國製造2025」、「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並由中國引領世界實現「人類命運共
同體」。
國族主義敘事是習近平時代最核心的「主旋律」,即便他在上一段的談話中提出了著名的
「兩個不能否定」——不能用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
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然而,在他主導下黨的第三次
歷史決議卻完全地以現在習近平式的國族敘事替代了過去毛與鄧的階級敘事。
這當中斷裂所呈現的意義,通過三次歷史決議的文字數據資料顯示,可能並非如市井所言
,習近平出現「越來越左」的傾向,而是恰恰相反。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