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持續面對來自大陸的重大威脅,尤其是中國解放軍的大量潛艦部隊。然而,臺灣卻在
「國艦國造」之大旗下,大力發展反潛與防空能力相對有限的水面艦。
相對解放軍如洪水般建造戰艦,國軍軍備發展卻缺乏策略考量。
大陸從 1960 年代,就已配備大量成熟的各型反艦巡弋飛彈,且持續提升無人機與電戰能
力,對臺澎金馬構成嚴重威脅。相對之下,國軍持續增加水面船艇的投入顯得策略欠妥。
2023 年度,臺灣的國防部預算大增 716 億元臺幣,顯示出資源分配與策略規劃的不協調
。預算並非一股腦丟給國防部就沒事,只會造成更多黑箱問題。
解放軍倘若開戰,艦隊勢必有空中、水面和水下的反潛武力護航,因此,國軍潛艦就算全
部發揮戰力,攻擊後,也會因為暴露位置而被反潛武力擊殺,阻止解放軍艦隊的可能性微
乎其微。就算暴露位置後不被擊沉,也必須立刻退出戰場,使花費巨資建造的水下武力失
效。
因此,完全不值得耗費大量民脂民膏建立一支潛艦部隊試圖保衛臺海。反倒美方建議臺灣
部署的反艦飛彈,還能更有效擊傷或擊沈解放軍戰艦。國軍反艦飛彈若是部署陸地,更能
重創解放軍。
同時,臺灣應強化區域同盟,考慮部署如 SOSUS,或 SURTASS LFA 等高效水下聽音系統
,以偵測並消除解放軍的水下威脅。此外,國軍應定時公開偵測到解放軍在臺海周邊的水
下活動,以清楚了解敵方能力,與同盟制定有效對策。
潛艦部隊的建設和維護需要龐大投入和長時間的訓練。然而,臺灣自主建造潛艦的計劃似
乎前景堪憂。管理不善、技術不足和內部衝突都讓「潛艦國造」計劃顯得遙不可及。我政
府應該更加聚焦於大型策略層面,尋求更有效且經濟的防禦手段,比如加強陸基反艦飛彈
的部署,同時加強兩岸和平對話,尋求雙贏解決之道。
國軍應重新評估其軍事策略和資源分配,優化國防部門的資源利用,避免與解放軍進行毫
無意義的軍備競賽,而是尋求更實際、更有成本效益的防禦策略。在另一方面,結合外交
同步推進和平進程,加強經濟與人員交流。這將有助於臺灣更有效地應對大陸,促進區域
穩定與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