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當消費者/店家、雇主/受雇員的角色互換後腦袋也變了。
我們可以高喊台灣人都不團結只會自己砍價造成產業毛利降低,卻
覺得有店家堅守收費原則是死愛錢。
我們可以喊說,老闆死都不加薪水,消費者只會貪小便宜,等到自
己用了某些方式省錢卻又怪店家不通情理。
我們可以看到網路上某個阿罵很可憐幫忙買光她的五金,也會去支
持某些離島地區的地區店家,避免被連鎖便利店消滅。但卻無法接
受60元的加洗費元。
我們當店員的時候常常聽到奧客說:這筆單少賺一點,培養客戶阿
,但也會發文上來說沖這張照片雖然賺不多,可是我以後會來沖啥
沖啥。
當我們抱怨大企業壟斷市場導致一般小民無以為生,卻還是大喊著
我不如去大企業沖洗。
大家受的教育都很高,要講經濟理性、科學思考、最適決策,大家
都很會講,也一定會有人說這就是資本主義的殘酷世界,早點看透
吧,想活下去就要認真轉型等等的話,如果是這樣的概念,就不要
抱怨物價上漲、房價太高、為什麼人家老爸是李嘉誠我這麼帥卻要
禿頭。
面對這個夕陽行業,想要走得有尊嚴也要遭受白眼。
準則一致很難嗎?多一點同理心,很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