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weinan6 (............)》之銘言:
: 如題
: 如果無法區分,是不是就買中價位不要太差的鏡頭,拍raw,
: 然後再送軟體拉銳利度輸出
: 就可以達到和高階鏡頭一樣的效果?
: 如果有辦法區分,差別會非常大嗎?
: 有沒有同好可以提供高階鏡頭拍攝沒拉銳利度的照片
: 和中階鏡頭拍出但拉銳利度的照片供比較呢?
: 例如大三元直出與小三元拉銳利度後的差別這樣
: 感謝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cutance#Sharpness
要理解銳化在做甚麼,我們先要弄清楚影像如何在視覺上產生銳利的主觀印象。
上方 Wiki 連結說明了相關原理。簡化來說,就是:在畫面中很小的位移內便
產生很大的明暗對比。再簡單一點說:上一個點純黑,下個點純白,這樣就叫
利,而若這個點小,那就叫銳。
銳利並不是鏡頭能夠單獨給你的東西。無論多高檔的鏡頭,你拿去拍一片黑,
或一陣煙,這哪來銳利可言?
鏡頭、紀錄元件和輸出端聯手只能決定兩件事:
1.點能有多小 - 也就是解析度有多高,畫面有多銳。
2.利能保幾成 - 也就是被攝體被記錄下來的切面有多乾淨,增生多少毛。
接下來,任何攝影系統都有個特質:越銳時對利的保留越差;你縮圖低解析度是
利的,100% 看就都是毛。MTF 10 LP/mm 是利的,40 LP/mm 就髒兮兮。數位銳化
在幹甚麼?就是幫你把明知道不該有毛,或你不想要它有毛的地方除毛。
因之,無論任何手法的銳化都是找出畫面中原本就高對比的地方,然後把它拉得
更高。因為我們假設,我們期望:這裡應該一刀兩斷,黑白分明,不應該有一
些髒兮兮的毛當過渡。
至於畫面中那些很毛的地方,你去銳化它,那你怎麼知道是被攝物本身的毛(過渡
),還是攝影系統(鏡頭和機身)幫你產生的毛?所以這種地方你去整理它,實際上
就是拿著影像當底稿在畫畫了。
總地來說,在畫面的高對比處,軟體銳利化可以幫你克服鏡頭的瑕疵。好比 MTF
測試圖表,白底黑字,真實世界裡硬光下輪廓鮮明的攝影,這種你軟體銳化都可
以得到很好的效果,甚至是任何高檔鏡頭都達不到的效果。
但是在階調過渡這種地方,你要靠軟體挽救實際上就是你在發揮你的藝術天份來
重新詮釋畫面。好比鏡頭把 255和0 紀錄成 250 和 10 這種你好處理,但是一段
50、53、59、67、73 的連續畫面你要怎麼處理?我明知道鏡頭和相機記錄下來
的資料一定有誤差,但誤差了多少?用猜的,那怎麼猜?
這種基本上前端只能靠鏡頭精確紀錄,後端只能靠你的主觀需求去修飾,沒有其
它的了。
好消息是:人眼最在乎的是高對比的地方,對於那些低對比的過渡,其實人眼不
是那麼在乎。爛鏡頭你不整理混過去,一般也不會有太多影響。況且,你的輸出
端多半把 50、53、59、67、73 這些點整理平均當作一個點來處理。你保留多少
,保留得多真又有甚麼意義?
我給這問題一個簡單的結論:是的,在一般的觀賞媒材上,普通人的休閒攝影,
日常分享來說:平價鏡頭軟體銳化,會得到和高檔鏡頭差不多的成像品質。反而
是光圈,機身高感和題材本身的光影環境這種,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是比
較跨不過去的條件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