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嘴砲一下好了,別找我要圖.
(很少拿FF拍食物,拍食物大多用M43.........這是藉口)
板上常講的照相最主要的是腦袋...
所以現在知道問題是光線不好,開大光圈然後景深太淺.
但景深太淺,食物就拍不好嗎?
這個我是不贊同的.....
推薦你看一下蘋果日報的美食照片.
頻果日報的美食就大量的使用淺景深來拍攝.
就算看起來光線充足的也是大光圈給他開下去,沒在怕的!
http://www.eat-travel.com.tw/section/index/29
http://www.eat-travel.com.tw/section/index/33
但大光圈不代表不用佈光,但以FF的感光,大光圈,高ISO下
再補個隨身攜帶的LED那種小光,不會妨礙他人的情況下,應該可以拍很亮了!
(基本上就照亮主體而已,其他的反正都會糊掉)
所以結論:
大光圈,淺景深,也是很可口的!
構圖跟擺盤比較重要!
※ 引述《TheAprilFool (Tyrion)》之銘言:
: (器材是D610,只有24-120的旅遊鏡)
: 大部分餐廳燈光對於拍照都是不友善的,
: 閃光燈持續燈這種會影響到店內其他人的器具也無法使用。
: 尤其有些氣氛好價位要稍高的店,室內真的很暗....要找光也無從找起
: 但吃價位高的店不拍又十分可惜,
: 於是時常ISO拉到6400了,快門還得在1/20、1/50之間調整,
: 偶爾特別暗的一盤料理可能還要1/12...
: 我要問的重點在於 食物景深的問題
: 時常食物主體變成淺景深,整張照片就變成說毀了
: 例如我拍一份牛排,肉本身是對焦點,
: 後面的桌子、其他盤菜甚至店內都是糊的沒關係,
: 但起碼旁邊的配菜、馬鈴薯跟盤子叉子也要是清楚的
: 不過悲劇的是,時常別說馬鈴薯了,連稍遠的牛排主體都開始糊了......
: 景深相關的參數是光圈跟焦距
: 1. 這麼暗的情況光圈越大越好,能多點光就多點光,
: 但拍食物又會影響到景深,最好是越小越好,中間的取捨就變得很難,
: 希望是至少能開到6左右
: 這點還算器材應該克服的問題,不純是技巧能解決的?
: 2.
: 相機有最短對焦距離,要特寫食物通常都是離稍遠以後拉長焦段用望遠的方式拍,
: 但這樣很容易讓景深過淺
: 除此之外
: 太暗的情況實在也會造成難以對焦,在超暗的環境,
: 平常相機離食物很近但可以對到焦的位子,根本就永遠都找不到對焦點了
: 自動對焦用盡各種技巧找半天都找不到對焦點,由於太暗也手動對焦也很難對的準,
: 這種情況下拉長焦段是可以幫助找到對焦點的(但我不知道原理,是為什麼呢?)
: 但這樣子由於離稍遠去拉長焦段找對焦點,變成說一樣很容易讓景深過淺
: 另外,一味的拉高ISO與EV加太多,
: 又會讓食物的亮部過曝不好看,但暗部又稍微有點粗糙的顆粒...
: 這些情況很常一起發生,變成我拍的食物時常...真的很常,景深都過淺
: 食物主體糊的太快、太淺,變成說我自己看都不覺得可口,
: 雖然明知道我最好不要拉長焦段,但食物送來我都試好幾分鐘了還是對不到焦,
: 同行者雖然沒有抱怨,但我自己都不好意思了,只好還是稍微遠一點拉長去找對焦....
: 想請問大大們食物拍攝的技巧,跟一些入門的訣竅,大家都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