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lef1986 (303)》之銘言:
: https://youtu.be/YCOZbQe_3Ts
: 共擊敗
: A7S
: A7R II
: GH4
: E-M1 II
: X-T2
: X-T20
: 繼G8拿下2016最佳中階,GH5預約2017最佳旗艦?
先聲明,小弟沒在拍照單純就常用的單眼錄影來說明
首先,GH5的規格開得非常好,10bit 4:2:2、4K 60p
都是目前主流單眼錄影機種唯一開到這麼高規格的機型
再者,在現在單眼錄影這麼流行的情況下
配件、鏡頭等等都已經完善,也不需考慮電量以及錄影等等的問題
片幅大小也不再是首要的考量點
Why?
因為數位調光技術越來越發達,越來越多大神發調光軟體教學
Resolve Lite又能夠推廣到普羅大眾的情況下
攝影機的性能就越來越重要,其他物理性質的權重則越來越低
10bit 4:2:2 一直是業界調光的最低標準,這個GH5有
但是!
之前曾有人分析過GH5的色彩深度以及採樣,發現到這個10bit有問題
實際的效果跟8bit比較接近,貌似只是用一個10bit的容器來裝8bit的內容
雖然我自己曾經試調過GH5的素材,比GH4好一點點(真的是好一點點)
但也無法做到非常大幅度的調整,和FS7的內錄檔完全沒辦法比
其機身的降躁也抹去了非常多細節,造就了雜訊少,但細節也少的畫面
這點在Sony系的攝影機也能夠看到
V-log L
說到底這其實是V-log lite,官方號稱有12檔動態範圍,但多多少少會有落差
相較於Sony下放的s-log2以及s-log3(能不能用另外一回事)等,差的這兩檔差距非常大
這也是為什麼Canon在C300M2以及C700多了C-log2以及C-log3來彌補之前的差距
在現在攝影機基本動態範圍14檔起跳的情況下,GH5在這點上輸得非常多
比較可惜的是,Panasonic在他們的攝影機系列Varicam有著非常好的V-log gamma
在戶外沒有大量燈具的情況下是能夠接近ALEXA的品質的
不知道有沒有機會在未來看到單眼能有媲美攝影機的Gamma曲線
色彩
每個廠商都有自己的色彩,Panasonic花了許久研究出與Arri相近的色調
在沒有任何專業燈光的支援下,外景拍攝或多或少能夠接近Arri的質感
但是,只有Varicam能做到,GH5的數位感還是太強,缺乏類似Sony攝影機
那種EI模式下的質感,要解決的辦法就是除了能夠繞過機身校正的模式外
還有就是下放更寬廣的Gamut給GH5,這樣才能夠達到更好的顏色
也能夠給後期更多的寬容度
再來是片幅
有的時候我們在使用S35的攝影機(約APS-H)拍攝時,反而會縮小光圈求景深
擔心大助跟不到焦,擔心景深太淺無法讓演員全身都有焦點
所以在這點上,片幅的考量就沒那麼重要(除非用到ALEXA65差異才明顯)
再來是鏡頭
多虧了speedbooster越來越流行,M4/3系統再也不擔心沒廣角可以用了
也能夠有更多選擇,更可以透過speedbooster的PL轉接環來轉接電影鏡
在鏡頭的選擇完全不輸sony以及canon
結論
基本上GH5定位還是在給有興趣錄影的外行人以及特殊需求的影像工作者(4K 60P)
的一台經濟實惠的單眼相機,絕不是能夠上打FS5、FS7的攝影機的單眼
在實務上充其量只能當作B cam,獨立勝任主機還是太免強了
如果有朝一日Panasonic想要在單眼錄影這塊殺下一片血海
或許可以提供更好的規格給大眾,這樣可能可以搶到一點點Sony的市場吧
作者:
ferrinatice (Fervent Apprentice)
2017-04-08 06:43:00推
作者:
sora7 2017-04-08 06:49:00推推
作者:
akito (明人)
2017-04-08 07:11:00推
的確不是適合當A-Cam,嚴格說起來這點即使是拿Sony A7S也一樣。但你知道為什麼攝影機的動態範圍會比較高嗎?因為攝影機通常會用上Multi-ADC,所以即使片幅小,經過Codec後仍舊有著比一般相機高的動態範圍那Sony A7系列呢?那是靠著片幅優勢內建14-bit ADC達到的。不過蠻意外的是,都是拿攝影機跟GH5比,然後結論是「要在單眼錄影市場殺出血海..」?
作者:
aquablue (LostStars)
2017-04-08 09:42:00推
作者:
sora7 2017-04-08 09:55:00以上的問題 GH4全都經歷過了~ 相信GH5只會更好~我覺得GH5也吸引不到對錄影有興趣的人 有點興趣會拿5D2/3上哪會再買一台GH5呢XDDD 這樣還要重新購買鏡頭群~
嗯...國外已經蠻多以GH取代Canon 5D的工作室,Canon擺明就是把錄影投注在Cinema EOS上了,要用Canon作為錄影主力的人應該要去考慮這一系列,而不是死守5D然後Speedbooster的出現也解決了重買鏡頭群的問題
作者:
comus (Comus)
2017-04-08 10:17:00FS7接C-NE遇過後焦超不準,測試後發現是Speedbooster問題
價位差那麼多,GH5如果要設計到能上打FS5那等級的機器應該不是這價位。
作者:
Parodius (NLS.TW)
2017-04-08 11:51:00推
作者:
aa08175 (Q小賢)
2017-04-08 12:56:00GH5優秀大家知道,只是搞得跟那些教徒一樣的言論實在不好看
是不太好,不過有時候文章有不合理處還是得講一下,無論是否會被人認為是在為那一方辯護
作者:
sora7 2017-04-08 13:24:00忘記在哪看到 GH4的銷量比預期還好~ 所以GH5真的不用擔心~
作者:
SEzter (小P)
2017-04-08 13:26:00結論是FS5 FS7是單眼錄影??還是GH5錄影輸哪台Sony單眼看得我好疑問啊XD
作者:
sora7 2017-04-08 13:27:00但GH市場絕對在國外 而非台灣~我自己不太相信台灣有很多人為了錄影而去添購GH5~ 原先機身就能錄影了~不需額外添購
你拿錄影機跟GH5來比,又說P想要在單眼錄影這塊搶市場要提供更好的規格給大眾,牛頭不對馬嘴
作者: SteinsGate (El Psy Congroo) 2017-04-08 13:35:00
推一個
謝謝S大的精采好文,提供大家不同的資訊可以瞭解 讚一個
可能結論那邊說明不夠清楚,事實上GH5是一台不錯的單眼錄影機,也能看出Pana開出這般規格是有想吃掉部分FS系的份額,內容會這樣表示是因為在租賃市場上FS系與a7系單眼價格差距沒到非常大,所以通常會拿來做平行的比較,這點是我的疏忽,小弟也沒特別偏愛哪一家,不過如果GH5規格能再上一些些,是能夠培養更多Varicam的用戶的,並且也能和Sony正面對決,現在要看的就是Sony第三代a7系有沒有可能端出更多的牛肉來迎戰Pana,是滿值得期待的。
作者:
notsmall (NotSmall)
2017-04-08 15:50:00專業推
租賃市場不太能這樣比,因為GH系列的使用者的機身多半是買的,因為相較之下價格不算很貴至於GH系列在台灣的普級度其實是不錯的,最早最早的GH1都有工作室在使用。台灣使用GH最大宗的主要是紀錄片,我想這裡很多人可能是以拍微電影或是婚錄的市場來看,這兩個市場還是以Canon或Sony居多。國外的部分,英國Sky News很常使用GH系列作採訪(GH2就在用了),GH5也是根據專業人士的意見才變成現在的規格,然而就跟Sony與Canon一樣,他們不希望打到自己的DV,所以無論如何都會保留一些
我是覺得這樣做比較也不錯因為可以知道跟高一階的機器差了什麼,只是標題跟講法要小心一點。少數有人能分享高階攝影機的心得。
大致上同意 但怎麼是針對對錄影有興趣的外行人? XD
作者:
xxo9528 (馬爾)
2017-04-08 19:09:00嗚嗚不想承認自己只是外行人
作者:
SEzter (小P)
2017-04-08 19:21:00沒買台幾十萬的機子都是外行人吧XD不過GH系列本來紅的就是小預算拍片,不是大製作的
作者:
sora7 2017-04-08 21:24:00推薦MIT台灣誌買來拍片XD, 每次上山扛著那麼大台去拍,錄影師真的很辛苦. 還能走完中央縱走,真的很神!
作者: a894392000 (阿豆比) 2017-04-08 22:03:00
願意放號稱10bit的功能表示想吸引準專業或是專業使用者 科系學生或是低成本工作者應該都是銷售對象反而我認為有興趣的外行人不是主要需求者
作者:
tyf99 (呵呵)
2017-04-08 22:32:00腦補太多。 GH5目標客群
![]()
"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
都已經給到無錄影時間限制了,還在針對有興趣的外行人?
作者:
moswu (蚊子)
2017-04-08 22:43:00....實在不覺得是針對有興趣的外行人
作者:
sora7 2017-04-08 22:51:00拿專業器材→內行人 拿不起專業器材→外行人 (以上純屬虛構
作者:
pickuup (plaza)
2017-04-08 23:29:00適合小團隊,低預算的製作吧,跟專不專業無關。
@sora7:
![]()
"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
MIT台灣誌曾拿過GH4來拍台灣黑熊之尋熊記系列
作者:
sora7 2017-04-09 00:04:00原來如此,之前看他們爬山系列。走中央縱走的死亡稜線上,攝影大哥拿SONY大機器邊走邊拍…,真的很神勇…。
作者:
l17 (Alpha ILCE-7s)
2017-04-09 16:55:00錄影時間限制是不是會影響到價格啊(稅)
作者:
sora7 2017-04-09 17:52:00歐洲那邊好像會,但其他地方呢?
作者:
tyf99 (呵呵)
2017-04-09 19:35:00只知道五分鐘限制會節省很多成本但節省下來的成本不會轉成較低的售價
作者:
lef1986 (303)
2017-04-09 19:49:00RX100M4M5:耳朵癢癢der
作者:
sora7 2017-04-10 02:12:00推 感謝再次說明~ 為GH5年輕緊實的未來乾一杯 ( ′▽ )-o█
作者:
tyf99 (呵呵)
2017-04-10 03:13:00沒見過音樂廳錄影?一次錄下來三四個小時跑不掉舞台劇短一點,但至少也要一兩個小時
作者:
sora7 2017-04-10 03:31:00GH4跟A7S在國外的工作室裡是屬於適應不同用途的,沒有誰一定贏誰的情況,除非你只注重低光源與動態範圍一定要14EV而A7S要加上外錄器才能錄製4K
我再噓一次,你這種說法根本就是在捧a7s,說GH4打不贏?請問機身內錄有打贏嗎?打到你的理想就叫贏,沒打到就叫輸,少在那給我裝中肯
是原PO在內文中敘述問題比較大,拿一台二三十萬的FS5&7錄影機和價格只有1/4~1/5的GH4和5來比嫌GH不夠專業後面又回推文說GH打輸A7S,原本內文裡有拿A7S來比嗎?
我惡意?我噓的是結論又不是整篇內文如果說是板規3-4,那條板規本來就有問題,也有人建議直接廢除,惡意噓文本來就不是這樣用的然後,我的第二次噓是抵消先前不小心推到的推文被警告也沒差,反正我的用法就是這樣
我剛剛才看到原PO回我前面提到的ADC的部分。老實說看得出來你沒有了解到太多技術性的部分,所以回應的內容將近3/4都在講其他攝影機的實拍比較怎樣,反而脫離了我所強調的東西重點在於那裡?Multi-ADC在單眼上為什麼沒有廠商要做?耗電、散熱、不同ADC之間的匹配以及重複解碼的灰階處理問題,都是成本。A7S靠的是它先天的片幅優勢,RX100與RX10的S-log2為何原廠沒保證有14EV的DR?這些才是我認為應該要講清楚的點,而不是用了很大的篇幅告訴大家Arri、Red這些機種的DR表現有多好等等,但其實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
作者:
kax0205 (說好的數學史呢?)
2017-04-11 10:17:00推推 我工作上也是A7S+GH4雙機 A7S在應付各種場合的情況下確實比GH-4好當然GH-4也是很好的機身 純粹看拍攝的需求來選擇
我是A7S的電池續航力問題A7S的電池續航力有點慘...如果之後可以把機身做大一點改用容量大的電池應該會比較好用
我覺得有困難,A7系列當初就是想省重量才做這麼小,代價就是電池也跟著縮水連累續航力,要加大電池容量等於是違反這個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