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elynn889 (NcMar47)》之銘言:
: 剛剛使用APP發文,文被吃掉,所以重發
: 昨天和朋友聊影片
: 他使用的設備是77D+18-55STM +FE50定焦+DJI單眼三軸
: 在這當中,我和他聊到
: 設備的問題,我和他說花錢在三軸上面
: 不如花在鏡頭上面
穩定器或是一些花俏的設備是可以拍出很酷的畫面
錄影這種東西就是這樣
幾乎是用錢砸出來的
但重點是
你為什麼需要這樣的畫面
沒有這樣的畫面你就不能說故事了嗎?
錄影完成之後的剪輯是一連串選擇跟挑選的過程
同樣拍了ABC三個畫面 為什麼最後挑了A
A又跟D接在一起 為什麼不跟E接在一起?
撇開真的是照表操課的廣告或是戲劇拍攝
你會發現其實器材只是幫助你有限的時空環境下更快更穩定的拍到畫面
至於那畫面有沒有意義或是可不可用,都還是掌握在操作者的手上
爭論一些技術細節大多時候並沒有太多意義
因為沒拍到就是沒拍到,沒拍好就是沒拍好
真的需要的時候,就算那是用iphone拍到的畫面你也是會剪進去
從這邊開始反思錄影和剪輯這件事情
以你朋友的youtube頻道為例
每個影片的開頭幾乎都有一段科技感的文字開場效果
但再回頭看看影片的主題 : 校園園遊會的Aftermovie
那為什麼要用科技感的文字?
科技跟校園以及酷炫有什麼邏輯上的建立?
音樂和調色又跟當天的主題以及園遊會的氣氛有什麼關係?
為什麼是用這個畫面當第一個畫面而不是挑跳舞的畫面當第一個畫面?
有很多很多的問題值得思考
如果影片挑選的片段和音樂 調色等各種片段沒有一個整體性的思考
只是因為覺得很酷,就加了進去
覺得電音很酷,就用這個搭上畫面
覺得這個穩定器的畫面很漂亮,雖然內容跟前後鏡頭沒啥關係,還是想剪進去
東拼西湊的情況下,來一個mix style
那這影片就沒有靈魂了,只剩下炫技的效果
這技巧也許很酷,但對影片要表達的,觀眾要感受的並沒有加分的作用
而這些問題以及上面各種為什麼要這樣組合
都遠比爭論光圈 iso 鏡頭等來得重要許多
在影片能夠成功讓觀眾專注觀看的情況下
觀眾會更想知道,以及期待接下來故事要怎麼走
表演如此,戲劇如此
魔術也是如此
至於之中的4k畫質以及光學成像
暗部有多少燥點這些都是枝微末節的事情了
雖然這些都是可以幫助影片品質再往上提升的東西
但絕對不會是影片評價的首要關鍵
套句新聞拍攝的名言
拍不到好的畫面是因為你靠得不夠近
這個"近"
我個人覺得有兩種意思
一種是實體上的靠的不夠近
另一種是精神上的
如果你對你要拍攝的主題感受不夠近
沒有認真去觀察它最美的樣子以及如何呈現它
只是胡亂的拍攝紀錄下來
那麼再勤勞也不會是好的畫面
所以是你腦袋限制了你的作品表現
還是器材真的讓你拍不好?
剪輯上的表現手法也許見仁見智
但基本的鏡頭語言和說故事能力是不變的
因為這是影片,不是照片
不是單純的比構圖比成像比色彩
比的是
要如何將你腦中的想法
用影像組合的方式適當且清楚的傳達理念及氣氛出來
同樣一件事情
可以用一個鏡頭講完
也可以用五個鏡頭講完
可以用快節奏的方式
也可以用慢動作的方式
完全就是依據創作者本身想要的手法以及意思
誰好誰壞,都是整體來看的
而這個是單純的器材比較
所沒辦法解決的
在這個共識下討論東西才有基礎可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