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想用高變焦的系統
-這裡的系統指的是不同感光元件大小的區別
而不是廠牌的區別
開始看到一吋 1/2.3 的感光元件
搞得很迷糊 所以自己計算了一些參數
跟大家分享 有誤也請不吝賜教
比較常見的感光元件大致如下
我用面積開根號來計算比例
大致上也就是所謂的crop factor 記作C.F
C.F
FF 1
APS-C 1.52 記作 1.5
APS-Canon 1.62 記作 1.6
m43 1.96 記作 2
1 吋 2.65
1/2.3 5.55
現在要進入我之前一直比較搞不清楚的部分
大家都知道 使用不同系統
鏡頭的等效焦距 = 物理焦距 x C.F
(原理是相似三角形 直角的臨邊等比例)
這裡的等效是建立在"視角"相同的條件下
舉例說明
你站在原地
用FF 35mm焦長的鏡頭
與1/2.3 系統用焦長 35mm/5.55 = 6.3mm 的鏡頭
會拍出大小 視角幾乎一模一樣的照片
**現在我關注的問題來了**
用FF 35mm 1/2.3系統 6.3mm 兩隻不一樣的鏡頭
同樣在光圈F2.8的情況下
拍出來的亮度(EV)會一樣嗎?
光圈的定義是 光圈值= 孔徑/焦距
反過來說 每一個像素 要吃到相同的進光量(正比於孔徑平方)
所需要的孔徑大小都不同
以下是相關計算
=======================
同樣進光量 拍攝相同視角
=======================
光圈 差距(級)
FF 2.8 -0
APS-C 1.87 >-4/3
APS-Canon 1.75 <-4/3
m43 1.4 -2
1 吋 1.057 -3
1/2.3 0.504 -5又2/3 級
舉例來說
用FF鏡頭光圈開2.8 1吋感光系統的鏡頭要拍出相同視角
因為物理焦距較短 光圈要開到1.0
亮度才會差不多
反過來說
===========================
設定相同光圈值 拍攝相同視角
===========================
假設FF系統用 ISO 100
ISO 差距(級)
FF 100 -0
APS-C 250 >-4/3
APS-Canon 250 <-4/3
m43 400 -2
1 吋 800 -3
1/2.3 5000 -5又2/3 級
才會有相同的亮度
ISO 的計算
除了進光量還有另一個重要參數
就是感光元件密度
同樣兩千萬像素
分布在FF系統上非常稀疏
1/2.3系統上則非常擁擠 感光元件之間互相干擾的程度會更大
經驗上可能APSC 降1/3-2/3級 m43的又降更多了
因此實際程度會比表列差異還要更多
=======================================
簡單來說
進光量 = 開根號 ( 鏡頭的光圈值 * 鏡頭的物理焦距 )
只跟鏡頭有關 跟感光元件大小無關
所以說 1吋系統 1/2.3系統
廣告超長焦600mm 1200mm 然後大光圈F2.8 F4
其實別被乎弄了 因為實體焦距很小 孔徑也很小
實際上非常暗 ISO 飆超高才行
很多初學者可能完全弄不清楚
一點小心得
有誤謬還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