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junseimika (masa)》之銘言:
: 想請問大家一下
: 為什麼在無反這一塊
: FUJI始終被大家吊打...
: 以鏡頭來說 FUJI應該是完整表現不錯
: 輕量化來看 也不會輸O家多少
: 畫質表現應該是贏過C家的吧
: 缺點是對焦弱了點
: 但新一世代X-T20 X-E3應該也是相當夠用了
: 身為F家用戶有點無法理解
為什麼富士賣不好?
1.沒有"前代"優勢
富士再推出X-PRO1踏入MILC這塊市場前,最後的S5pro用的也是NIKON的F-Mount
相較於CANON還有EF或是M4/3還有4/3可以轉接,
當然MILC轉接DSLR鏡頭本身會損失不少輕便度,
但相較於一開始缺少鏡頭,或是直接滅門跳家,轉接本身算是比較折衷的方案。
還好富士在鏡頭這點算是非常認真,每年平均都還會有2顆以上鏡頭上市
今年沒意外8-16、200mm、15-45應該會上市,也讓富士快速度過了缺乏鏡頭的時期。
2.價錢
這部分要分兩個部分來看
鏡頭:
富士一開始推出的鏡頭就以中價位為主,價格相較於其他家一開始主推的KIT鏡
確實貴了不少,像是M4/3以前大學同學都會14-42配20mm划算組合。
這點富士就比較沒辦法了,
當然實際使用後大部分的評價都是物有所值,不過對於一個新系統來說
相較於EOS-M那種高CP的做法,前者在購入時多少還需要一些考量。
我也不否認,我也有考慮過為了11-22這種超便宜鏡頭想要跳家過,
還好最近富士有推出F2戰隊出來,有WR價錢也可以接受,體積也小了不少。
以及第一季可能會發表的15-45電動鏡。
機身:
這部分就微妙許多,富士的性能本身偏弱於其他家,他們把不少精力放在了一些,
我們很難在第一時間內發現其特點的功能上,
例如混合式觀景窗或是X-T1推出的優質EVF上。
當然還有一些後續的軟體更新上、軟片模式..等。
富士花了不少精力在如何提升使用者在拍照過程中的體驗上
但這東西除非你摸過其他家的機身,不然是很難察覺到的...
然而這些東西都需要成本,這也讓富士看起來價格偏高。
3.發展策略
富士的發展策略相當微妙,
相較於CANON或是SONY那樣
完整的分層,低中高
A5100、A6000、A6300、A6500、A7、A7II、A7RorA7S再上去A9
或是
EOS-M5、77D、80D、7D、6D、5D、1D...
富士在這部分就顯得差了一些
X-A、X-T20orX-E3、X-PROorX-T、GFX
會發現,富士大概就分三階層,之後就一舉跳到20萬的中片幅去,
而中高階的兩組的兩台機身主要功能(對焦、感光元件、錄影)基本上表現相近,
這也使消費者在選擇上少了一些。
結論:
相較於實際看得到的,富士所著重的東西,顯然較難以在一開始讓新使用者愛上,
對岸的微單吧其實就有SONY跟FUJIFILM都使用過的人發表過相關評論,
富士的相機有種魔力會讓你想要把她帶出門去拍照,這種魔力來自於他的
操作、UI、甚至是快門聲...
而SONY就會是台強大的相機,感光元件、對焦能力...等。
附帶一提,對岸的大法教徒相當可怕
動不動就說要鬥圖,但我還不知道圖要如何鬥就是...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