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景深等於鏡頭焦段除以光圈大小?

作者: ljiang   2019-02-16 21:41:18
小魯我沒在玩DSLR,路過此版看大家在討論景深的問題
小魯看能不能用簡單的方式解釋清楚
我嘗試解釋您誤解的地方
即使拍攝(滿)同一個物體,同一個物距,只要sensor大小不同, 當下使用鏡頭的有效焦距
就不同
比較小的sensor要拍滿整個物體會比sensor大要拍滿整個物體來的廣角,有效焦距小些
你會想說,目前視角(Field Of View,FOV)不是一樣嗎?
的確,但廣角的意思是要基於同樣的像高下比較視場角的大小才有意義
因為物高越高,像高越高,FOV越大都是自然的
就像用同一個相機拍一個矮子跟一個高個子合照
矮子
作者: lantieheuser (lanti)   2019-02-16 21:59:00
你弄錯了,彌散圓是要你指定一個值,投影超過這個值就不當作是點。這個值是根據觀賞和放相的需要決定的另外,有效焦距是甚麼東西?等效和有效的意思完全不一樣。https://goo.gl/4Gf54Y 表格中的模糊圓就是你應該輸入的值,你也可以根據需要自行修改這個值(代表你調整了焦內焦外,清楚或模糊的標準)
作者: ljiang   2019-02-17 00:23:00
因為是成像在sensor上不是視網膜,所以是給sensor看的
作者: lantieheuser (lanti)   2019-02-17 00:24:00
再講嚴格一點,其實這裡的彌散圓(模糊圓)指的是容許彌散圓,最大彌散圓。因為現實上所有投影都不是理論中的點,這個值只是告訴你多大的點是我們可以容忍,
作者: krisher (慢速娃娃車司機)   2019-02-17 00:37:00
這麼一大串文,看完的結論還是 同一場景想要更淺的景深,就要買FF機或更大片機
作者: lantieheuser (lanti)   2019-02-17 00:41:00
那並不是事實,現實上任何片幅只要願意把鏡頭做大都能得到小景深,甚至小片幅還更容易一點。但現實是這
作者: IcebearK (冰熊)   2019-02-17 00:43:00
淺景深的極致差不多就是在FF了 畢竟中片幅以上鏡頭光圈都不大
作者: lantieheuser (lanti)   2019-02-17 00:43:00
些鏡頭都出在 135 系統上。即使超過 35mm 的片幅,很多系統在營造"淺景深"上也沒有 35mm 底容易。這是商業問題而已。
作者: IcebearK (冰熊)   2019-02-17 02:24:00
lan大說的做大一點應該是指小片幅鏡頭的光圈(f值)理論上可以做得更大 像是全片幅的1.4鏡頭只要加上合理的減焦鏡組就能變成43片幅的f0.7鏡頭 但實際上沒有廠商會這麼做 因為這種產品的售價和體積明顯超出43片幅用戶所求有需要這種淺景深的人肯定會選擇全幅
作者: RicciCurvatu (黎奇曲率5566)   2019-02-17 03:31:00
field of view 是角度單位 你去查維基 angle of view, field of view都是指角度 跟物高像高完全無關 除非你的意思是" 同樣物距 要拍矮個子要用長焦拉近"這樣FOV的確會變小 但相距還是一樣 總之你如果不固定一些變量 說視野跟物高有關根本就沒sense
作者: gn01140216 (苑名零)   2019-02-17 07:48:00
他畫的不是視角,那是光線路徑是基本透鏡成像原理,光學透鏡全部的理論都透過1/f=1/u+1/v導出來的..sensor越大,焦距、物距固定可以呈現更多內容....
作者: RicciCurvatu (黎奇曲率5566)   2019-02-17 12:32:00
.... 你要不要去想想為什麼FOV定義是無限遠的光的角度 你定義真的弄錯了 不能改用有限距離替換 我不想把口氣弄太差 但如果你找不到任何一篇文章是用有限距離對焦去定義FOV 要不要思考一下我講的? 英文維基上都有答案 你不一定要信我 但跟著英文維基的推導走一遍 如果你理工背景應該是不會太難
作者: lantieheuser (lanti)   2019-02-17 17:32:00
你講的是物於底上的投影佔比而不是物高。然後視角和視場角是兩個不一樣的東西。然後再說一次:彌散圓迷散原不是"可以拿來"算景深,也沒有準不準的問題,而是反過來景深是由彌散圓決定的。既然是彌散圓定義了景深,自然無所謂不準。
作者: ad47 (我現身了~)   2019-02-18 01:52:00
有討論是好事;重點是各自拿出"數據資料"來來討論,對錯在討論中自然會越來越清楚(對 我就是想說別篇那種自以為是的"認為"真的很糟糕,不實事求是、含糊解決的態度阻礙進步)
作者: lantieheuser (lanti)   2019-02-18 16:26:00
circle of confusion 是一個十九世紀就被提出來的東西,光點投影在甚麼範圍內叫做清晰一直都是由觀賞條件來決定,這點你隨便 Google 就查得到資料,毫無疑義。如果觀賞條件變動,你當然可以調整其門檻,但如果你以輸入和紀錄端的能力作為基準,就基本顛覆了其原始概念。你們業內怎麼搞我不知道,但你們很可能只是拿一個近似的既有概念和名詞來解決你們的需要。然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