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lolisss (安安)》之銘言:
: 如題 小弟前陣子入手了a73+a046
: 前陣子在家中倉庫翻出一台nikon底片機FM(應該是這台)
: 上面還有一顆鏡頭 型號是Nikon NON-Ai NIKKOR 50mm F1.4
: 預計之後會買轉接環接在a73上玩玩看這顆鏡頭
: 畢竟這是第一次接觸老鏡
: 問題來了 大家玩老鏡的目地是為了回味還是什麼呢?
: 原本有打算要購入Sony的50mm
: 現在有了老鏡大家覺得還需要購買嗎?
: 想聽聽各位的看法
個人是實用主義
老鏡對我而言 不會是回味的
完全是某種功能性的存在
而且 絕對不是為了光學品質
如果有的選 類似的需求下
個人會優先選擇現代手動鏡
因為 處於底片時代的老鏡
跟現代機身 其設計目標不同
雖然 以NIKON而言 都是F-mount
大多可以直上 加上市面上
有各式各樣的轉接環 用老鏡相當容易
但 成像效果 不是鏡頭接上就沒事
底片 跟 CCD/CMOS 有根本上的不同
其中之一 就是可入射的角度
因數位感光元件結構關係 早期可能只有30度
底片相較之下就沒這問題 換言之
老鏡可能的大角度入射 不與數位感光元件匹配
多少會造成成像效果打折
所以 能用 跟 完全發揮是兩回事
為此 OLYMPUS發展了4/3系統
就是為了數位感光元件特性所制定
其中 鏡頭會以遠心設計為多數
權衡合適的體積/重量 設定出如此的規格
相較於OLYMPUS的大破大立
其他廠商或許包袱較大
採取比較保守的作法
盡可能與底片時代規格通用
以確保前期有豐沛的鏡頭群
幾年過去 市場證明
大多的消費者還是比較能接受
從底片時代延續的規格
4/3系統不得不退出
與初衷妥協一部分 縮短法蘭距
轉換為M4/3 開啟EVIL世代
(可惜 M4/3走到現在 似乎有了些變數)
當然 科技不斷進步
數位感光元件可用的收光角度越來越大
這樣的差異造成的影響可預期會越來越小
或許哪天可以做到跟底片一樣有大的收光角度
屆時 4/3、M4/3系統在這議題上將失去立足
=========================================
說了這麼多 感覺老鏡接在數位機身
理論上不是好選擇 那我為什麼還運用不少老鏡
對我而言 嚴格來說 是手動鏡 只是剛好老鏡居多
前面提到,因數位感光元件的特性
雖然拜現代科技所賜
超低折射率素材運用已常見
但同規格下,鏡片數量仍可能較多
加上AF機構,體積往往比同規格老鏡大
對我這類重視攜行性的人而言
出門想多帶多一點鏡頭 但又不想帶大包
加上預期部份焦段使用率較低
那一些小體積的老鏡就是好選擇
https://flic.kr/p/2ih4kJu
因為當時主要是拍梅花 主要用90mm f/2.8 AF
這支TAMRON 35-70 f/3.5是備用的
不過,就得面對成像效果可能不如現代鏡
https://flic.kr/p/2jkPk1Y
NIKKOR 50mm f/1.8S
可以看到銳利度較低 甚至有高光溢出
https://flic.kr/p/2j9jCqB
NIKKOR 50mm f/1.4G
相較之下 現代鏡的表現就比較理想
https://flic.kr/p/2iqKjpY
Voigtlander COLOR-SKOPAR 20mm f/3.5
另外 現代手動鏡 效果通常也滿好的
而特殊的散景 通常也是用老鏡的原因
若小體積的話 個人會考慮收來做效果鏡
https://flic.kr/p/HFAu7t
https://flic.kr/p/RtdBUf
Helios-81 53mm f/2
https://flic.kr/p/2jgt9zF
現代鏡 Lenbaby sweet 35mm f/2.5 tilt
另一個原因,不免俗是花費
有些特殊鏡頭,使用率低,但價格高
舊世代的產品就是不錯的妥協
如移軸鏡,現代鏡,就算二手,其價格仍驚人
個人運氣不錯,收到萬元以下的PC-NIKKOR 28mm f/3.5
而想收移軸鏡倒不是為了拍建築,而是為了拍鏡中影像
https://flic.kr/p/2ji5zMJ
(當時第一次用 還沒上手 所以沒很準 囧)
光學的東西,總是在效能/體積/重量/花費中妥協
至於怎麼選,就看各人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