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照片:
https://imgur.com/vbBME13
機身鏡頭:
Nikon Z7II + 14-24mm
內文與心得:
分享一下這張的構圖感想。用標準的三分法構圖,但是將石頭重心放在右上角。通常如果
天空大燒,我會有衝動把石頭構圖在左下或是右下,然後天空佔 2/3。不過考量石頭的
形狀有點方向感 (紅色箭頭) 朝左下,因此我保留左下的空間讓他有延伸感。同時底
1/3 怕太空所以用海流 (底弧線) 來佔住。最後,陽光的話放在左邊 1/3 來跟右邊的石
頭平衡。整體而言是相對簡單的構圖。
https://imgur.com/8KUeY5Y
然後包圍曝光(Bracketing, BKT)真的是好物。因為晨昏攝影常畫面明暗反差很大。這有點
像是以前用手機拍照,對焦在臉,天空就過曝。對焦天空,臉就太黑。現在手機很多拍完
會自動合成 HDR,就可以得到一張天空跟臉都有正確曝光的照片。
而在相機上做到 HDR,坊間大概有三種方法,黑卡、漸層減光鏡跟包圍曝光。在Lightroom
的 HDR 合成技術越來越好後,我已經把漸層減光鏡賣掉了,現在只用包圍曝光。
想當初我一開始花了不少錢買了一套漸層減光鏡,後來發現這東西其實有一些缺點,像是
(1) 要時間上濾鏡支架、(2) 一套也要 500g 重量吧、(3) 多一面鏡降低畫質、(4) 表面
很大很容易噴到水珠要狂擦,還有最重要的 (5) 因為漸層設計是水平的,會卡到樹木或
是這次分享的圖裡那塊石頭,如果要用漸層鏡石頭上面會一起黑掉。因此平常最好構圖要
維持水平線乾淨。
優點只有一個,不過是很浪漫的優點,就是有機會可以一張搞定。因此若你是浪漫的攝影
師,建議還是買一套漸層濾鏡,感覺很讚。我有時候還是懷念那個一發入魂的感覺。
包圍曝光的話很簡單,而且我感覺相機廠商都越做越方便。BKT 的概念就是挑一個基準曝
光,然後根據你的設定,假設 3 張 1 EV 間距,你會得到 - 1 EV, 0 EV, +1EV 三張,而
這三張各有不同的動態範圍。五張的 0.7 EV 的話,就是 -1.4 EV, -0.7 EV, 0 EV,
+0.7 EV, +1.4EV。設定好之後,相機按下快門會自動拍下一系列有亮有暗的照片。
如下圖,最左邊那張是對海流曝光,右邊是對天空曝光。
https://imgur.com/QmsLHiD
不過我記得Adobe推薦BKT只要三張+1.5還是+2 EV我忘了,大多數時候不用太多張。概念
就只是取其他張的動態範圍而已。
最後進Lightroom選合併就好了,除鬼影的選項, 像這張有海浪跟雲這種因為每張有可能
有些微移動的物體建議可以打開。
https://imgur.com/sqNLxIZ
好啦!大功告成,包圍曝光就是讚!
如果有問題/建議/感想都歡迎在下面留言,我會盡力回答。
喜歡我的作品歡迎到我的IG逛逛!
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justerikfotos/
題外話,拍海的時候腳架真的要架好,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