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書3

作者: jses1   2014-06-09 16:05:05
接續上一篇的內容...
除了徹底迴避外,他們也會用更細緻的方法來閃躲,這就是所謂片面迴避,包括藉助酒精
來應付焦慮(在參加聚會前喝幾杯壯膽),以及在某社交場合設下一定的活動範圍(或只
停留短暫的時間)等。本章最後附有自我評估測驗,你可以問問自己使用了哪些片面迴避
的方法。你將從本書後續的內容中得知,不管是何種形式的迴避,甚至是片面迴避,對於
你的康復都是有害的。逃避帶有威脅性的場合,你將永遠無法明瞭你的焦慮是否受控制,
恐懼是否應付的來的。簡單的說,迴避阻礙了學習。
這樣說顯然有點過度簡化。事實上,有些當事人告訴我們,他們不斷去面對令他們害怕的
場合,但那並不管用。要是你的情況也是如此,不必氣餒,我們會在第八章徹底檢討克服
逃避行為的複雜問題。
你並不孤單
瑞秋是位大學女生,她覺得自己有些煩惱滿古怪的,因為她在各種社交場合都會異常緊張
。「歐普拉脫口秀」(Oprah)裡談到的許多「怪異」問題,但誰都不曾經歷過像瑞秋那
樣的事。我一定是唯一有這種可怕毛病的人,為什麼我會遇上這樣的事?為什麼是我?
同宿舍的其他女生都很喜歡上開學的第一堂課,她們通常都起得很早,而瑞秋卻很害怕。
她想老師會要她們一一向全班自我介紹,而擔心得要死。事實上,開學的第一天她通常都
逃課。她也很痛恨女生宿舍主辦的社交活動。有一次,主辦者要大家換上五零年代的服飾
,參加晚上的化妝舞會,但瑞秋只要一想到可能引起大家注意,焦慮的情緒就要大幅升高
了。她告訴室友她身體不舒服,而在床上睡了一整天。
你也可能像瑞秋一樣,以為自己的問題絕無僅有,但是你並非孤家寡人一個。最新的資料
顯示,美國人每八人就有一人在一生當中的某個時點為社交焦慮症所苦,我們在前言裡講
過,這使得社交焦慮症在最盛行的精神疾病黑名單裡排名第三,僅次於憂鬱症和酗酒。在
美國為社交焦慮所困的人有千萬之譜,視調查標準的不同,人數由一千萬到一千九百萬不
等。
受害者都是些什麼人?
身受社交焦慮所苦的都是正常人,跟吉娜、吉姆、瑞秋、你和我並無不同。除了各年齡層
的男女兩性外,兒童和青少年也包含在內。
事實上,社交焦慮最典型出現在二十歲之前,通常是在青春期。但是也有許多人記得自己
在更早的時候便容易害羞和焦慮──乃至從有記憶開始。卡拉反應了這個現象:「我記得
自己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就感覺自己和別的孩子不同,大家在玩的時候,我不知如何加入
,我只能在一旁觀看,感到很寂寞。」
研究指出,當前的美國人在小學階段可以見到幾個問題,例如懼學症(school phobia,
拒絕上學)和選擇性緘默症(selective mutism,在學校不講話),都是社交焦慮症的真
實表現。由於人在幼年時就會出現社交焦慮的情形,要緊的是對此問題更加當心,且要越
早矯治越好。我們會在第十一章討論這些問題,探討用其他方法來幫助社交焦慮的孩童。
年齡因素除外,許多人也想進一步瞭解誰會被社交焦慮所困。根據對一般大眾所做的大型
研究顯示,受困於社交焦慮的女性和男性人數比為三比二,然而,以尋求治療的族群來看
,男女之比幾乎一半一半。社交焦慮症顯然跨越了人類種族上的界限,雖然因為文化的不
同而有若干差異。從加拿大到印度,我們和世界各地的人都有接觸,為的是更加瞭解社交
焦慮。
若干研究顯示,有社交焦慮的人較不想結婚,在工作上也比較容易遇上困難。我們只要想
到許多人和異性初次約會或去應徵工作時,他們「自然而然」所感受到的焦慮,就可以看
出這些研究外,來找我們診療的還有許多身心都很健全的人,你絕不會懷疑他們有社交恐
懼。
然而,真正要緊的是當事人的內在感受,當某人為焦慮所苦時,即便他人看不出來,那就
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你並沒有發狂:社交焦慮的確難以識別,但它是真實、可以治療的
還有一點很重要:有了社交焦慮症,並不代表你就是「發狂」,雖然你也許經常有這種感
覺,這大部分是因為一般人對於社交焦慮缺乏認識和瞭解。
社交焦慮症十分常見,而媒體卻很少報導,因而導致社會大眾對此一無所知。你或許會納
悶,既然社交焦慮症是美國第三大心理疾病,為何未被重視呢?在前言裡提到心理學家湯
瑪斯‧理察斯對此現象做了若干有趣的評論。他問道:「每週電視長片會不會播放這樣的
電影,主角是一個害羞的人,除了上班很少離開家門,沒有什麼朋友,還經常害怕去應門
?這樣的劇情會讓人感興趣嗎?」社交焦慮症的本質正是如此,因此這個問題比起其他的
問題更不可能得到大眾媒體的關注。
《尷尬欲死》出版後,我應邀上了許多電台的節目,有許多是叩應式的。我告訴節目的主
持人,我很懷疑有社交焦慮的聽眾會打電話進來對談,更不用說是跟一位「專家」對談了
。這些廣播名嘴似乎始終無法「開竅」,而當整整一個小時的節目結束,果真鈴聲杳然,
他們都很吃驚。
有一次,一個很受歡迎的全國性電視談話節目打電話邀我,他們說:「我們想請你上節目
,希望你能帶幾位口才流利、性格外向的社交恐懼症患者到我們的節目來。」這主意真夠
使我感到瘋狂──他們言下之意好像是說:我若不能醫好這些人,把他們蛻變成外向的社
交花蝴蝶,進而願意上節目暢談他們自身的問題,那我算是什麼專家?
不幸的是,這種對真相的昧於認識和瞭解還擴及到了專業領域,醫療專家(普通醫院的醫
生、心理學家或精神科醫生)依然很少對社交焦慮症做初步的診斷,而經常誤診為恐慌症
或廣場恐懼症,或是根本不作任何診斷。找我們求助的人極少表示他們已得到正確的診斷
,更不用說已經得到適當的治療。
以我個人的情況,我從未被人診斷為社交焦慮。我去精神科門診,醫生只專注在我的憂鬱
和容易過分擔心的毛病上。事實上,我在成為聖路易大學醫療中心行為醫學部的一員時,
才開始聽人提及社交焦慮或社交恐懼症的。當時我在焦慮症中心工作,第一次得知社交焦
慮,見到若干病患似乎與我的恐懼相同,而他們在掙扎,情形可能更加嚴重。當他們曉得
自己的毛病有個名稱,都大大的鬆了一口氣。是真的有這種毛病,而它是可以治療的。
幸運的是,我們持續看到情況改變的跡象──在一般社區有更多的人,包括醫療專業人員
,都聽說有社交焦慮症這回事。之所以如此,某個程度是因為史克美占藥廠(SmithKline
Beecham)出品了一種抗抑鬱藥物──克憂果(Paxil),最近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th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的認可,可用來治療社交恐懼症。雖然服用
其他藥品也能見效,但克憂果卻是第一個專門用來治療社交焦慮的藥物。
藥廠和食品藥物管理局密切合作,得到特許,而向社會大眾展開廣告攻勢,這種情形就像
是你已經在電視看到廣告,又在大眾刊物上讀到宣傳文案,內容陳列了社交焦慮症的各種
症狀,鼓勵大家把自己的情況告訴醫生。藥廠還向醫生提出教學專案,告訴他們除了克憂
果之外,還有其他治療方法同樣可以見效。
藥物對於社交焦慮症通常是強而有力的治療方法,但對於你卻未必是唯一的康莊大道。過
去十年做過許多學術研究證明,有一種特殊類型的心理療法名叫「認知行為療法」(cog-
nitivebehavioral therapy)頗能見效。本書將會一步步的告訴你,如何利用這些效用業
經證實的方法,避免你的生活受到社交焦慮的局限。
因此,最重要的是要瞭解:你並沒有發狂。你所經歷到的社交焦慮問題是確有其事,它還
可能變得更嚴重,但是同樣是可以治療的。以下的問題可幫助你評估自己的焦慮程度,明
白自身的困境,將有助於你描繪出通往康復的路徑。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