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htx9 (螞蟻)
2024-06-05 21:08:23※ 引述《htx9 (螞蟻)》之銘言:
: 看完一本書《為什麼你的工作做不完?》。作者是日本人,看經歷算是強者吧,有跑去日
: 本微軟和美國微軟任職過,現在做什麼不曉得。作者提供自己的經驗,認為時間管理的技
: 術在於在專案初期就全力衝刺,在期限內兩成時間就先做出八成成果出來,然後再放慢速
: 度。看起來很不可思議,如果專案能夠在短時間內就做出來,不是本身能力夠強(或者經
: 驗夠豐富),不然就是專案時程本來就很長了。既然專案時程很長,為什麼還是常常延誤
: 交辦期限? 作者認為是誤判開發整體專案的時間,在前面東摸西摸沒太大的進度,不然就
: 是著重小細節而忽略整體。等到交期將至就趕緊加班趕工,又因為慌忙中、連續加班疲憊
: 中錯誤百出,導致錯誤連連才會延誤交辦期限。看起來很有道理,不過如果能夠在前期就
: 完成八成的工作的話,那麼我覺得就算在交辦前才趕工也無不可,只要東西能夠準時交出
: 來就好。不過計畫往往趕不上變化,重要的工作常常會因為一些急要事項或者一些繁複小
: 事給耽擱了,或者客戶臨時給你改期限,要你提早交件。那麼在一開始就選擇衝刺或者是
: 個好主意,因為比較不會耽擱進度。不過這也要看工作量,通常如果同時要進行多個專案
: ,其實也很容易因為一些突發狀況而耽誤進度,或者誤判做某個專案的時間,等到做完才
: 發現沒有太多的時間做其他的專案。我們常常會將目光放在那些急要的事情上面,所以才
: 會常常忽略那些不緊急但也很重要的事情。
: 當然一開始就衝刺,不是叫你趕緊完成一項工作後,就立馬衝刺另外一項工作。如果一直
: 狂加班除非身體很強健,不然撐不久的。作者叫我們在完成八成工作後,如果時間還有餘
: 裕,那就放慢步調。如果馬上就把專案搞定,結果就是又會被交辦新工作,然後如果上司
: 認為你工作很有效率,接下來也會要求你這麼有效率。
作者也算是程式設計師起家,所以書中的經歷描述我也很感興趣,可能算是彌補一下過去
的缺憾吧? 作者認為就算是天才也不一定能夠躋身於一流團隊中,工作能力中最重要的事
情是什麼? 作者認為是嚴守交辦期限。專業能力再強,如果時常延誤交辦期限,其實會被
主管劃上無能的標籤,當然就算沒有Delay到進度,也必須做出一定品質的成果出來。愈
重要的工作必須完成的品質愈高,反之不太重要或做不做都無所謂的工作只要做個60、70
分就可以了。追求完美主義反而會害慘自己,東西生不出來,就準備被客戶或主管責罵。
先求有再求好,如果能夠生個東西出來,就算Bug很多也不要緊(當然重大Bug必須馬上修
復)。這邊大部分是在講有關程式設計的行業。一些小毛病或者很難才發現的Bug,其實可
以之後再慢慢修復即可,如果認為必須修復完所有Bug,或者實作出所有的功能才能夠釋
出版本的話,很可能會因為這樣而Delay到進度。版本一旦釋出後,本來就要繼續維護,
除非客戶是那種很龜毛的類型,不容許任何Bug的存在,不然釋出版本後還有一些緩衝時
間可以找Bug修Bug。有東西比較好交待,剛開發出來的專案有許多Bug也是很正常的,要
不然幹嘛再花時間下去維護? 而且就算沒Bug,客戶在使用上如果發現哪裡要改,哪個功
能要新增或刪除,事後也要花時間再處理,所以一開始就沒有什麼100%已完成的專案。有
些大公司可能還會先釋出什麼Demo版本嚇一嚇對手,例如AI科技,看起來這些機器人很酷
炫能力很強,但那也只是一部分功能的展示而已,其實其他大部分功能都還沒開發完畢。
好吧,這本書是在講時間管理的技術。有關於專案是否一開始衝刺比較好,還是期限前衝
刺比較好可能還有爭議。不過時間管理是為了讓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或者增強更多的工作能力而必須學習的核心技能。最近AI很夯,利用AI幫助自己工作已經
算是常態,不只是AI,只要善用工具幫助自己快速解決問題的,都算是一種時間管理的方
法。另外就是可能去詢問有經驗的前輩該怎麼做比較好,閉門造車並沒有比較快,除非身
邊沒半個人懂(但也可從網路上尋找答案或者問網友)。如果發現自己可能無法在期限內完
成就必須尋求幫助,看是否能夠請求延後交辦期限,或者請他人協助或外包。當然如果時
常這麼做可能會讓人懷疑其工作能力如何,不過如果狂加班也不見得比較好(除非你是工作
狂)。為什麼你的工作做不完? 與其怪東怪西,還不如去尋找根本原因。如果問題是出在
自己的身上,那就想辦法改善。如果問題是出在公司體制或者人力不足,那可能要建議公
司改善或者另謀他職。好啦,我知道有些老闆不想花太多人事費,所以會儘可能壓榨人力
,反正如果隨時都有人可以取代的話(看看那些新鮮的肝),就壓榨到你自動離職也不用再
多花資遣費,至於員工加班加到過勞? 那是你自己工作能力不足。
作者還有提到學習應當採取有需要才主動學習,如果為了有備無患,或者大家都跟風自己
也跟著學習的話,很容易會花一堆時間學一些用不到的東西。例如程式語言有許多可以學
習的部分,不需要每個都摸一下,只要去學習那些自己目前用得到的部分。其實AI也是一
樣,可能有很多工具可以使用,只要去學習那些自己需要的功能即可,不必每個都接觸一
下。當然如果你是在做自媒體(也許當副業)介紹AI教學的話,那也許每個都嘗試看看也無
不可。另外作者提到語言學習的部分,也是只要去記那些自己需要用到的單字和語句即可
,不用特地背一大堆單字或者文法、句子。例如你需要向外國客戶介紹自己公司的產品,
只要瞭解和公司、產品相關的專有名詞、單字和句子,以及可能會用到的部分就好了。不
過我想這部分可能一般會請擅長英文的人來進行介紹,如果你不是這種人可能就不關你的
事了。當然如果像是考試,或者工作需要用到的證照考試可能就需要主動學習一堆有的沒
有的。說到底如果學到的東西沒有使用也是白學,因為過一段時間就忘記了。還不如重視
實用性,或者邊實作邊學習的做法還比較有效率。學程式語言也是一樣,與其看一本工具
書從頭看到尾,還不如直接從實作下手,也就是去找教學範例來學習(也許可以叫AI教你)
。
作者後面有提到不要找勉強自己集中才能做的工作,也就是儘量去找自己做得下去、感興
趣的工作。不過興趣變成工作常常是帶來痛苦,所以要多方嘗試,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工
作,就算跟本科所學完全不同的領域也一樣。當然大部分的工作都不是輕鬆的(也許女生
開直播賣個奶比較輕鬆?) (謎:你這是在物化女性。) 也有書籍是在說不管任何挑戰都必
須接受,能咬牙做完討厭、困難的工作才能脫穎而出。找自己能夠投入熱情所在,再辛苦
也甘之如飴的工作。或者多挑戰自我,不管再困難的工作也要去嘗試。哪個才正確我也不
曉得,我只知道如果這項工作會讓你感到痛苦不堪,那我覺得你還是換個工作會比較好。
作者也蠻愛看動漫的樣子,裡面提到集中精神的工作方式,他稱之為界王拳發動。我自己
是自稱為「戰鬥模式」。集中模式在工作上比較有效率,有些人可能會用番茄時鐘法或其
它工具幫助自己集中。去特定的場所(如咖啡廳、圖書館)或者特定的時段(如半夜、清晨)
也許也能夠幫助自己集中注意力。想要提升工作效率,集中精神是不可少的,如果身處容
易分心或被打斷的環境,可能工作效率不會很好。每個人的黃金時段也不太一樣,當然睡
眠也很重要,精神不濟思考、行動、判斷容易遲緩。與其時常加班把自己搞得疲憊不堪,
然後工作還沒什麼效率,還不如早點休息,睡飽一點,在精神較飽滿的時候集中心力,這
樣子可能整體工作效率還比較高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