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Apr0 (#)
2025-02-05 02:13:16偶爾會聽到手足和交往對象的爭吵聲,
由心肺湧出的怒氣化為語言,
是我從小亟欲避免的場面。
我不太能夠把自己的想法和心情順利轉成言語,
而且一和人爭吵就很委屈似地掉淚,
氣勢立刻輸了大半。
我能做到最帥氣的就是,
速速頂二句趕快甩門把自己關在房間裡。
那些戀愛中的爭吵大多起於束縛。
以前看著別人戀愛,總是不能理解為何要限制對方,
還慶幸著自己沒有控制慾,
想花的錢就花、想見的人就見、想做的事就做呀!
也和伴侶相處得很好,不常爭執,
孰不知先分手的是我。
雖然分手原因和這沒有關係,
但拘束多多少少還是存在的;
一邊大方說著不想改變你什麼,
一邊要求對方做些什麼,例如:
吃飯嘴巴要閉上、
洗完澡才能上床、
洗碗也要洗背面、
有安排要說一聲、
要分享一天發生的事、
我不開心的話要先順毛回話等等。
從生活習慣到彼此相處,
說好聽做自己,最後依然揉捏著對方成為自己想要的模樣,
根本做不到完全接受。
可是明明和朋友之間並不會那樣要求,
能做到完完全全的讓他們自由發展,
畢竟看不過去的撇過頭就好。
其實戀人也不該有什麼不一樣吧?
總歸是獨立的個體,有各自的想法和行為。
當然我不認為自己過度限制過誰,
只是沒百分之百實踐讓對方「做自己」罷。
「親則生狎,近則不遜」
是我很久以前貼在書桌前的便利貼,
起因是覺得家人有些行為過了,
以此警惕自己不要做相同的事,
而距離拉遠後,狎啊遜啊都解決了,
成為同居的陌生人倒也是輕鬆。
不管是再親近的人,總還是得留著一線空間。
聽韓國某個藝人訪談說過,
無論是誰他都會用敬語,
大概出自是差不多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