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評]《行者》找回你的脊椎

作者: loser1999 (The film of Disquiet)   2015-04-19 16:41:42
找回你的脊椎《行者》
Author: 吳思鋒(劇評人、柳春春劇社現任團長)
評論的展演: 電影《行者》
如果不是因為支持每入座台灣海筆子、黃蝶南天舞踏團演出現場,便會看到她在錄影位置
準備,記錄台灣非主流劇場、藝術多年的導演陳芯宜,我問我自己,為什麼看《行者》?
還有,從《行者》看到了什麼?那必定不是為了重溫許多年前我坐在國家戲劇院最高一層
最側一邊的位置,距離舞台最最遙遠卻由無垢的《醮》散發出來的神聖力量將我包覆,
直直震懾我的感官的奇特經驗。
舞垢的身體觀是「靜、定、鬆、沉、緩、勁」,《行者》裡台下與台上各自流動或相互
呼應的風景,與節奏,也有令人放鬆的沉靜。兩者當然並不等同,無垢的舞作瀰漫宗教感
,陳芯宜的《行者》把重心帶回編舞家的生活,排練場的藝術。西方的身心二元論,
編舞家林麗珍的身上,在與她同代的劇場藝術家身上,幾是失效的語詞,她們經歷鄉土
然後本土,戒嚴然後解嚴的時代,她們追索身與心的同步,藝術家與藝術一體。
在無垢的身體訓練裡,關節的轉動、任一波細小肌肉的顫抖,都展成一片浪起潮落的海洋
,或者一道蜿蜒而前方充滿未知的山徑。因為極微,所以極巨。更像是敘說著「編舞家的
藝術生活」的《行者》,把氣侯維持在沒有颱風沒有地震,家居、山林、排練、後台,
一幕幕台下風景翩翩掠過,它的播映長度是用慢、用淡蓄積而成。
日前,讀到陳芯宜說的一段話:「我們看到藝術家和藝術就好像一把火產生一陣煙,
藝術家的作品,或是劇場作品很像煙,但是我希望看到的是火在哪裡,或者說她怎樣生火
的,然後想要找到火的來源。」藝術家的火是激情,是原始的創造衝動,可未必直顯,
甚至已內化於生活之中。《行者》即是拍出這「未必直顯」的部分,把十年的影像素材
持續鍛燒,最終將影像主體交還藝術,與藝術家。於是我彷彿目睹了一支無垢的新舞作,
在眼前冉冉上演,視線復又投進一個神祕的詩意世界。
編舞家對舞者說,找回你的脊椎。陳芯宜則以《行者》對我們說,每個人都要找回生命的
脊椎,那是我們的理想,對世界的熱情,以及向內在探索的勇氣。
(註:文題啟發自寫作者胡慕情。)
原文網址:http://talks.taishinart.org.tw/event/talks/2015033003
電影預告:https://youtu.be/3ut3VwEy6Mg
行者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thewalkerslegendlindancetheatre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