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見体《病號》 解碼現代人文明病
新聞轉載原文連結:https://goo.gl/TYzSw9
文字/張震洲
在網路社群時代,因網路匿名特性,每個人都可以擁有無數個虛擬分身,動見体最新作品
《病號》便以網路匿名文化為主題,探究當每個人都擁有「暢所欲言」的權利,現代人的
精神樣貌將有怎樣的轉變?
動見体劇團《病號》
4/7 19:30
4/8 14:30
4/12-15 19:30
4/14-15 14:30
4/19-21 19:30
4/21 14:30
台北 水源劇場
INFO https://www.facebook.com/movetheatrefans
你數過自己有幾個帳號嗎?FB、ig、PTT、Google、Twitter、Pinterest、LinkedIn等,在
網路社群時代,因網路匿名特性,每個人都可以擁有無數個虛擬分身,動見体最新作品《
病號》便以網路匿名文化為主題,探究當每個人都擁有「暢所欲言」的權利,現代人的精
神樣貌將有怎樣的轉變?
《病號》緣自製作團隊在網路上搜尋到一則社會新聞,發生於日本東京的社會案件,兇嫌
透過社群網站約曾在網路上發布想死念頭的被害人,將其殺害分屍。根據媒體報導,相對
於與個人真實生活有所連結的「真號」,被害人所發文的帳號則是其用以發洩負面情緒的
「病號」。延伸這樣的概念,不管是多重帳號,或是在各種匿名系統發展下所衍生出的
「靠北」、「黑特」系列,當我們的言論可以擺脫現實的性別、社會地位等框架,在無法
追溯責任的匿名發言背後,誰能為這之間不經意的傷害負責?
《病號》劇情從一起自殺未遂的案件展開,藉由與自殺未遂者有直接或間接關係的九名角
色,探索在現今網路與現實生活大幅重疊的世界中,人該如何自處?劇中角色沒有名字,
只有稱謂,如「弟弟」、「同事」、「護士」,而負責文本編創的王靖惇表示,這樣的設
定是呼應網路匿名文化下「無名」的狀態。
《病號》前身源自二○一七年臺灣大學戲劇系學期製作《全景賦格》,除了承襲符宏征導
演的形式風格,和《全》劇中部分人物關係,更保留《全》劇中賦格和對位的思考,衍伸
運用在《病號》的戲劇和肢體鋪陳。
「角色人物除了能用語言溝通,肢體是不是也有可能說些什麼?」融合文本與大量類舞蹈
的肢體,符宏征表示,這是自動見体運動劇場《戰》系列後,使用最多肢體的劇場作品,
也是他想嘗試的新可能。在創作過程上,經由王靖惇進行前期的文本編創,再由符宏征帶
領九位劇場演員──李明哲、林子恆、王世緯、王靖惇、洪健藏、高華麗、施宣卉、江寶
琳、劉心宇,透過工作坊長時間培養默契,再進入集體創作發展階段,最後交織出《病
號》的全新面貌。
王靖惇表示,《病號》一劇並不意圖提出批判,探究的是網路匿名文化對現代人行為模式
的影響,重點在於展現「人」與網路已不可剝離的眾生相。透過舞台上每個角色,讓觀眾
重新關照自身,進而引發思考「對你而言,網路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