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戲心得-神農氏>
時間:2018.10.12
地點:國家戲劇院
在進劇場之前,其實我並不知道這部戲的主題是甚麼,直到拿到節目單之後,才知道這是
一部在講有關藥的戲。
而在劇開演之後,我才發現這根本就是一部與精神科息息相關的戲。
身為一位精神醫療相關的人來說,舞台上出現的各種文字,語言,狀態或現象,都是再熟
悉不過的場景,一個人的精神症狀、精神狀況或是與藥物之間的關係,一直以來都是藝術
創作者很愛延伸使用的素材,在還沒踏進精神醫學的領域的時候,我也很喜歡看這類的題
材,對這些都存有許多浪漫的想像,而如今在這領域中多年,回過頭來看這樣題材的作品
,其實我覺得應該是要有更多的自省。
我想如果以精神科醫療人員的角度來看這齣劇,應該會覺得生氣,覺得又把精神症狀唯美
誇大,然後藥物似乎又變成一個控制人大腦心靈的加害物,但我想到的是,這麼長久以來
,在精神醫療以外的人,甚至那些曾經身為病人的創作者,為什麼會一直不斷重複著用各
種方式來描述生病當下或是服藥當下的那種不同於原本"自我"的狀態?若始終以醫學的
"疾病"與"治癒"的來看待這樣的變化過程,似乎討論的空間就變小,當然,以西方醫
療的立場來看,一個人的身體狀況有了變化而早成實際生活上功能的缺失,這樣就構成了
disorder的定義,且需要接受介入以矯正,但這樣的說法似乎忽略人的主體性,若從那個
轉變的人的主體來說,更重要的應該是他正經歷了怎樣的轉變,以及轉變後的他又有著如
何感受,我想這正是許多創作者希望去呈現的。
這齣神農氏,雖然有著許多鬆散、解構的行為囈語,時間空間有時也似乎前後不一,但戲
本身並不是完全讓人無法理解,畢竟三個角色在前半段仍有著基本的介紹與關係上的互動
,到了後半段,故事試著將角色上的關係與藥物本身做一個連結,就如編劇說的,人之所
以會需要藥物,或許是因為人處在一個最無能的時刻,藥物最快速去幫人解決一些問題,
一旦藥物服用之後,許多問題似乎被緩解壓抑了下來,甚至可以進入一種看似美好的假象
,而現實生活中,會不會也有許多事物如藥物一樣可以製造出許多美不真實的假象,如一
段美好的關係,如金錢權力等等,它們或許都有著藥物般的力量,使人沉迷使人ㄎ一ㄤ。
當人的精神狀態處於一種非平常模樣的時刻,眼中的世界或許有了不一樣的詮釋,那詮釋
那感覺對主體本身未必完全是痛苦的,就如躁症病人在躁症過後常常會告訴我們它們會懷
念那種一度覺得自己站在世界頂端的感覺,用過一些藥物的人也常描述在藥效發作時那種
愉悅欣快的感覺令人神往,彷彿所有現實中的壓力都能夠迎刃而解一樣,當然一旦高潮過
去,迎來或許就是一連串的戒斷症狀,或是狂躁後的憂鬱,劇中有一個很特別的腳色,就
是熊,是主角神農長期相信且遵循的偶像,信仰對我們來或許也是一種藥,令我們覺得自
己可受它的支配而得到安寧,但故事的最後,神農的太太與醫生幻化成了各種藥物,熊殺
死了神農,這些長期以來他所依賴相信的支柱,看起來都離他而去,甚至反撲於他,那究
竟我們還能相信甚麼?整齣戲看起來並不會太過沉重,演員的表現我覺得也非常賣力精彩
,但仔細想想結局,似乎還是必須大嘆口氣,持續尋覓能支撐我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