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版本:https://jimmyblanca.blogspot.com/2019/06/blog-post.html
時間:2019.06.15 07:30PM
名稱:瘋戲樂工作室 台灣有個好萊塢
地點:城市舞台
這個六月有兩檔重要的台灣原創音樂劇:一齣是本周瘋戲樂工作室的《台灣有個好萊塢》
,另一齣是剛結束台中場,六月底緊接著要在台北登場的天作之合劇場《飲食男女》。恰
巧的是,這兩檔演出都改編自電影:前者改編自《阿嬤的夢中情人》,後者是李安的同名
電影《飲食男女》。除了故事題材就已經是話題外,更重要的,是這兩齣音樂劇的製程:
從階段呈現、試演會到最後正式演出 (註:上個月躍演的《釧兒》也是如此走來)。台灣
的劇場環境不甚友善,演出往往無法細火慢燉,也等不及讓演出成長發酵就進了檔案室。
然而,劇場不是用過即丟的快時尚,孩子也需要時間跌撞與學習。就以音樂劇產業最成熟
的紐約百老匯為例,創造億元美金收益的《Hamilton》至少就寫了八年,登上
Off-Broadway 後一鳴驚人,繼續勢如破竹前往 Broadway,成了當紅炸子雞;今年東尼
獎最佳音樂劇《Hadestown》,從2007年開始寫起,2010年有了概念專輯,接著上
Off-Broadway、到倫敦演出,最後反攻百老匯。從節目單上可以得知,《台灣有個好萊
塢》一路走來光劇本就斷斷續續寫了五年,接著是2017的北藝中心階段呈現與2018的上半
場試演會,又剛好這幾年北藝中心在音樂劇人才培訓上的努力 (幕前幕後有不少是計畫成
員),多方努力堆疊融合下,瘋戲樂打造了一座頗為成功的好萊塢!
《台灣有個好萊塢》講述台語片盛行的六零年代,王牌電影編劇陳正華 (林玟圻飾) 出現
中年危機,愛情事業都沒抓緊;一名清新可人卻不會講台語的女孩郝秋月 (孫可芳飾) 懷
抱著演員夢,陰錯陽差之下加入台語片劇組;在禁說台語的年代,台語片逐漸沒落,創作
者們也不得不在現實與理想中學習妥協。究竟這群人該如何找回昔日電影的榮光?失意的
編劇又如何匯集大夥兒的意志,拍出自己喜歡又叫好叫座的電影呢?
表面上《台灣有個好萊塢》說的是電影的故事,實際上卻點出藝術與現實的兩難。「銀行
家聚在一起談論藝術,藝術家聚在一起談論金錢。」不只是電影而已,電視、劇場、文學
、甚至是新聞,都有著相同的困境與窘況:要迎合觀眾口味、要通過主管機關審查 (還好
,這件事情在台灣已經不存在了)、要切合社會風氣、要討好財閥金主等,創作的風骨與
理念往往被遺忘在角落生灰塵。但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透過陳正華從低谷爬起的勵
志(?)故事,不僅講述了台灣電影的跌宕起伏,也或許為尚在迷茫的藝術工作者,打了一
劑強心針:「故事,就從這裡開始。」眾志成城,我們終會找到新的說故事的方式。
之前曾在 PTT Drama 版上回過一篇關於音樂劇字幕的文章,雖然我並不贊同也不喜歡音
樂劇有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