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刪一部分。
※ 引述《kanako (我是香民)》之銘言:
: 內容已偏離標題,故我修改標題
: 我的意見有二
: 1.若朝鮮水軍有足夠實力載運數萬後金大軍遠征日本,那麼康熙皇帝為何不徵召朝鮮人
: 攻打台灣?非得要以高官厚祿收留鄭氏降將,生聚教訓數十年才有足夠的力量渡海把
: 台灣納入版圖?
題外話,因為朝鮮一直不認同清朝的正統地位,即使被清朝要求要求出兵,戰鬥
意願也是很低的,或者說根本在幫倒忙。
朝鮮人李厚慶的《畏齋集》〈右議政李公諡狀〉記錄了天聰十年(1636)丙子胡亂
後朝鮮被強迫派出戰船的一段紀錄:
「虜(清)將西犯錦州,請我相助而必欲得公(李浣)爲將。李公時白曰:『李某性
剛,必不肯聽其號令。』力爭而不能得。公歎曰:『今日此行,實犯天地大義。然我
若不行,禍及宗國。』遂與上將林慶業領戰艦百餘艘,發自安州,到旅順口。
虜汗遣貴將二人問曰:『幾日當到大凌河?』慶業欲定師期,公目止之,對曰:
『船行在風,不可預定。』三問,對如初。蓋公欲緩行而密通於天朝也。
到石城島,縱遣三船,若飄風者然,使至登州,諭意都督軍門。
至北汛口,遇漢船數十艘。公密戒軍人仰空放丸,向虛發矢,終日交戰,兩軍一
無死傷。時虜將同行甚疑之,猝檢兵器,無跡可詰。慶業部下則銃無丸箭無鏃,由此
生釁,竟被拘瀋中。
漢船與我交廻之際,我卒二人忽投海,爲天兵所得。越二日,付一封書遣還,乃
皇朝所賜文字也,備言壬辰東征之恩,目今中朝危迫之勢,且有縛奴賊以來則分天下
封萬戶等語。公移錄小紙,滅其眞本。翌日虜果遍索,而無所得。
一日慶業喟然太息,欲率舟師投入天朝。公曰:『其於貽禍本朝何?』慶業意遂
沮。到蓋州,遙見帆檣隱映港口,遂發砲揮軍。天兵覺而走。虜將怒曰:『不意掩襲
,則如取囊中物,而今乃如此,何耶?』公曰:『我欲攻取而彼船先遁,謂我船鈍而
不得追擒則可也,寧有故縱之意哉。』
時虜意欲以我師破錦州,仍欲驅之深入。公知之,每託言風勢不順,處處淹留,
故使糧米腐爛,舟船傷敗。虜遣三將詰之曰:『爾等發船後故爲遷延,遇漢船不卽迎
戰,託言飄風。暗通消息,無故軍餉卸棄洋中。淹留上水,又不前進,豈非與明國合
謀而然耶?』慶業逐條以對,終乃指天爲誓。次及於公。公曰:『淸國貴將終始同船
,吾何多辨。』虜將曰:『獨不指天,何也?』公正色曰:『我國士大夫本不爲此,
有死而已。』虜將相顧動色,不復恐喝。出示黃紙,卽所謂汗之勅諭,而詰問之大旨
也。
時錦州已破,留十餘日,更令前進登萊。公曰:『半年航海,人多病傷,船縫動
退,糧亦垂乏,勢不可復涉大洋。吾等進亦死,不進亦死,寧死於此。』汗曰:『然
則率爾舟師還歸本國。』公知其探試,答曰:『舟楫傷損,何由得歸。』汗曰:『吾
旣許歸,從水從陸,聽爾自爲。』公曰諾,卽夜毀破船艦,埋瘞軍器,使不得爲虜用
。時慶業被拘囚,公持半月糧,獨引兵從旱路以歸。汗懊悔而亦惡其失信,終不禁也
。
始公之棄船下陸也。虜若□驅深入,則公意決欲與天兵相應,爲一擧成功之計。
虜卒遣還,此則天也。公自爲是行,居常悲憤,不欲立於天地。而虜亦怒其前後違拒
,移書本國,使勿復用。公遂移家入德源之元山,爲終焉計。」
之後還曾發生替鄭經貨貿日本的林寅觀因遇風擱淺於朝鮮的事;林寅觀一行人雖
然最後被迫押解給清朝,但朝鮮國內的輿論對這決定幾乎一致表示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