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moslaa (萬變蛾)》之銘言:
: 台灣若繼續給日本統治 火車站會長怎樣的問題
: 最可能的解答就是日本本土現在的火車站長怎樣
原波挑了一個很特別的時代
因為從1930~50(甚至到60)剛好是所謂"現代主義"建築席捲全球
從德國包浩斯(1919)起引發的現代主義建築思想
在納粹強制解散之後 包浩斯老師(葛羅佩斯,密斯·凡德羅等人)
來到西歐與美國 同一時間受影響的建築師還有柯比意等等
整個建築風潮就是往工業化、無裝飾的現代主義建築靠攏
(包浩斯在Dessau的校舍長這個樣子 http://goo.gl/NEQ0Oo
那批日本30~50年代的建築是不是有點類似這個樣子?
順帶一提 這個像工廠的房子 現在是世界遺產
應該是最年輕的世界遺產之一)
簡單說 那個時代蓋完全無裝飾的現代主義建築超潮der!
日本大概也是從1930年有人在包浩斯留學
包浩斯閉校後就把這些西方的新建築帶回日本了
回來就搞了個"新建築工藝學院" 所謂新建築就是包浩斯那一套
日本那個時候還在戰前的試探期
包括現代主義(如原波提的台北車站)
或是做為對抗現代主義(洋人的鬼東西!)
而加入日本神道精神的帝冠主義(如高雄車站) 都是同時存在的
而戰後就更不用提了 資源尚不是非常豐富的日本
現代主義講求的節省、大量生產更是適合當時的日本
台灣也因為美援而持續接受現代主義建築 如成功大學的美援建築群
像舊圖書館 http://goo.gl/QRX0Ce 當時就是最新潮的現代主義建築設計
也因此很諷刺的是 現代的我們(包含日本民眾)都覺得
現代主義建築(即使得過什麼建築大獎)有夠醜的 拆掉算了
http://business.nikkeibp.co.jp/article/tech/20080812/167804/ph03l.jpg
但反倒這些建築也很快需要一定的研究跟保護了
http://business.nikkeibp.co.jp/article/tech/20080812/167804/?rt=nocnt
回到原波的假設問題 我認為日本治下的戰後台灣
應該還是會走過這段醜建築時代(要記得當時很窮 但這個風格當時還算很潮)
不過會很快走出自己的風格:日本戰後第一批建築師
大概1960年代就蓋出了國際級的建築物(如1950~60年代間的丹下健三)
丹下健三的名作:國立競技場 http://b1.rimg.tw/kensyu/8a906d0a.jpg 1964
(台灣那時候的體育場...大概就中華體育場吧? http://goo.gl/fndwWh
不能說一定就比較差 但丹下應該是比較創新而大膽的)
從那個時代開始的日本建築是很精彩的 也造成今日世界建築界
日本建築師還是有一席之地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