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Cigol (失去左手的荊無命)》之銘言:
: 不知道我的理解對不對,請指教
: 你的見解是:
: 1. 經濟學說市場會讓效用極大化 (先假設沒有外部性、資訊不對稱那些問題....)
: 2. 如果世界上有100元,B拿99元,C拿1元,經濟學認為這效用最大
經濟學認為總剩餘最大=效用最大
這個假設基本上已經被心理學打臉了
心理學已經證明 在群居的社會 人性更在意公平和分配的問題
所以在最後通牒實驗裡 C如果平均拿不到三成 他寧願讓總剩餘歸零
這個選擇可以達到短空長多的效用 以制裁自私或短視近利的人
: 3. 社會經驗顯示,C拿1元很不爽,通常要 B 拿70元,C拿30元,效用才最大
: (B多拿的29元,給B的邊際效用小於給C,所以把那29元給C,效用能增加)
: 4. 由 1,2,3 得要不就是經濟學對效用的定義有問題,
: 要不就是市場讓效用極大化的說法有問題
基本上經濟學最大的錯誤就是走向量化算數學 離人性是愈來愈遠
: 如果我對你的見解沒誤解,那有幾點回應跟想法:
: 1. 經濟學說的是市場(在一定條件下)會達到 Pareto 效率性,
: 而不是市場讓效用極大化。
: 2. 把 B 的29元拿給 C 是不是 Pareto 改善?
: 如果 B 不管他人死活,則不是 Pareto 改善。
: 如果 B 討厭貧富差距,則是 Pateto 改善。
: 的確,一般情況下,如果沒特別提,經濟學通常假設 B 不管他人死活。
帕雷托改善是假設B不能有任何損失 而C能增加效用的情況下
才可以分配 這要看損失的定義為何 例如以邊際需求為標準
還是在算數學?若是算數學 任何人口袋裡少一元就是損失
根本不存在可以再分配的情況發生 邊際效益再低都不行
若以邊際需求為主 富人的一千元邊際效益例如為5
窮人為100 那可以帕雷托改善的地方就到處都是
後者 基本上比較符合效益主義的哲學觀
: 3. 如果 B 討厭貧富差距的話,C 吃的少,不僅影響C的效用,
: 也影響 B 的效用,這表示 C 的消費具有外部性。
: 原先的說法「市場(在一定條件下)會達到 Pareto 效率性」就不成立了。
: 4. 不過現在也有很多研究,在討論 B 也管他人死活的情況下,
: 市場結果是什麼?什麼是最適的分配?政策該怎麼辦?
: 所以經濟學並不是如你所說的一成不變
: 但這方面的研究成果為何,需要高手來介紹
經濟學想要確實典範轉移 不用管太多細節
捨棄把數學量化當作正宗的思想 改以邊際效益為主流
至少剪刀的兩刃要以後者為主 以價格推論效用的謬誤為例:
甲願意出50萬買一幅畫 乙則願意出100萬
經濟學判斷 乙比甲更需要這幅畫 因為出價更高
故應該把東西賣給乙才符合效用最大化 商家也賺最多
但實際上呢?甲全部財產100萬 50萬是他半數家產
乙全部財產1000萬 1/2的邊際效用明顯>1/10
那為何賣給乙?有人會說商家只管誰出得多
商家利益是量化數學 甲乙邊際效益是心理學
把前者當標準 有錢人就能用低效剝削窮人的高效
帳目數字是很好看 但實際上社會的總效用是變低的
價格機制能反應效用的成立前提是均富社會 M型社會
價格完全無客觀性 有錢人還能用低效去支配窮人的高效
市場選擇讓前者爽度+10 而捨棄讓後者爽度+50
結論:數字會說話嗎?要先看母體性質而定
※ 編輯: souldragon (220.136.231.236), 02/01/2016 0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