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關條約中日本要求很多條件,例如割讓領土,開放各種英法等國之前得到的航運與通商
權。似乎賠款比之前任何條約都多,只比辛丑和約少。
聽說若不是李鴻章遭刺,日本本來還要的更多。如果李未遭刺,是否有更多條件會被提出
呢?
作者:
noonee (我和烤肉間只差一撮孜然)
2016-09-10 04:15:00據說原本是要台灣加遼東半島的
作者:
saltlake (SaltLake)
2016-09-10 04:24:00三國干涉還遼
沒聽過這種說法 反倒是遇刺後伊藤博文擔心李回去所以先簽停戰
作者: liddle (Guderian) 2016-09-10 08:57:00
只要俄國想東侵,三國干涉還遼是一定會發生。另好奇現在的歷史課本沒提馬關條約包括割讓遼東半島嗎?
作者:
yuriaki (百合秋)
2016-09-10 09:20:00外國史寫那麼多幹麻?
作者:
hazel0093 (heart-work.info)
2016-09-10 09:25:00那次暗殺是讓賠款會打折
遼東並不是因為李被暗殺未遂,日本才理虧不要的。是原本要割讓,但是俄國聯合另外兩國實施外交干涉,日本自認暫時惹不起這些大頭,所以放棄,但還是讓清廷多付了幾千萬兩銀子來解決。
作者:
calebjael (calebjael)
2016-09-10 15:13:00是原先雙方還沒停戰﹐日本雖然也急於停戰﹐但是由於破譯清朝密碼﹐知道清朝也急於停戰﹐所以李鴻章剛到日本時﹐日本獅子大開口提出很嚴苛的停戰條件。包括籍口擔心清朝停戰後等後方兵力一到就翻臉﹐要求清軍撤到長城內﹐山海關、塘沽這幾個要點開給日軍駐軍﹐先給一筆錢充當賠款預付款﹐日本才肯答應停戰談判具體條款。然後李被刺殺﹐日本擔心列強介入強逼中日雙方先停戰再和談﹐也擔心李鴻章回國換其他大臣一來一回時間太久﹐所以放棄停戰條件﹐不再咄咄逼人說“不然我繼續打”的話﹐雙方就停戰了。然後開始談和約內容。至於具體和約內容則跟李鴻章遇不遇刺無關了。
作者:
gfdsa (假扮的大仁哥)
2016-09-11 16:29:00翰林版的國中歷史有提到本來是遼台澎,後來日本讓清買回遼東半島
應該是俄國出力比較多,不然李鴻章就算被打死,大不了清日重新開戰清朝陸軍沒意外會被打趴,但是俄國海陸的威脅讓日本不得忌憚三分,有賠款還可以擴軍慢慢報仇如果日本敢佔領東北,俄國勢必得出兵
開到北京就搶劫,怎麼會破產?除非學老蔣破堤防,放火搞焦土政策
甲午戰爭一派就是主張遷都打到日本破產啊皇室遷到大後方,學台灣號召京郊義勇軍,反正紫禁城前面已經被搶過好幾回了日本是發信用貨幣,清國是貴金屬貨幣只要日本拿不到賠款銀兩,國內經濟就會崩盤了不過當時清廷其實應該不知道日本的國債危機
作者:
yobook (@@)
2016-09-12 01:54:00腐敗的國家甚麼都不知道,根本連信用制度都不知道難怪會敗
清朝早知要賠那兩萬萬兩銀子,不如當初拿去買砲彈....還可以多養兩隻北洋艦隊短視近利不肯遷都打總體戰,種下了革命四起的禍因最後丟了政權結果賠款結果還是導致繼承者在五十年後對日戰爭一路遷到四川更正,四十三年
我認為啦 遷都打總體戰不可行 只會讓清政府更快倒台清國還不是個民族國家 這樣只會提前減損政府的傳統權威
作者:
godivan (久我山家的八重天下無雙!)
2016-09-12 19:08:00現在好像新的說法日本很難在甲午戰爭破產別鬧了,清庭那時候沒有總體戰的觀念就算中央有這概念 地方沒有這概念也是白搭.就算是1937年的中國總體戰只是表面而已
作者:
jetzake (加菲貓)
2016-09-12 19:20:00大清帝國那時直接遷都當場就要鬧革命了啦你以為驅逐韃虜恢復中華是喊給誰聽的?
八國聯軍慈禧不是玩過出走了嗎?如果早點把義和團的能量引出來服清滅和真的沒機會拖到日本因為軍費問題逼和嗎?反正清朝京師已經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後一次被列強佔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