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紀明朝嘉靖時,曾有武裝海商"王直"集團,在日本長崎附近的平戶島
(當時是東亞海盜外商在日的生活地盤,70年後鄭成功也在那出生)
自立國號為宋,自稱"徽王"。
雖然這"王", 推測只是自爽而已。
當時大概是明朝嚴苛海禁打壓貿易,壓迫它反抗,才生氣喊要自立,其實沒有認真要成立
王國。
(最後它被明朝招降騙回去殺了)
但日本封建體制下,外來集團
也許有被默許居住的可能,若能持續給當地大名帶來貿易利益,又不威脅當地封建政治平
衡....??
架空版西元1279南宋祥興二年
南宋龍舟船隊在厓山被封糧斷水,
陸秀夫抱宋廷小皇帝痛哭,張世傑趕到,張陸兩臣相擁而泣,見無力回天,小皇帝只懂大
哭,兩人頓悟該放棄與元朝對抗,決定帶小宋帝到新世界。
但該往哪? 兩人計畫帶小皇帝逃亡安南,但陸秀夫想起前年扶持另一個小皇帝端宗也想
南逃,結果龍舟在風浪翻覆,小皇帝溺水傷身沒多久也死去,決定求助上天開示。
請來算師連續數卦,都認為宜北不宜南,由於高麗已歸屬元朝。
兩人決定往日本而去。
張世傑提早將剩餘糧水財貨集中到三十餘隻較大型尖底海船,
在南宋物資財政崩潰下,也無把握養活太多人。
只帶萬逾人以免影響糧食飲水供應,船艙載南宋剩餘物資銅錢絲綢貨品。
出發前一日,南宋其餘艦船只有少數人知道皇帝要離開龍舟了,其他將校得到命令是堅守
待援。
陸秀夫自願留守坐鎮龍舟,
佯稱皇帝身體微恙,暫不露面。
並稱張世傑小隊將突圍往北奪取水源與糧食補給。
手上拿著最後的秘密詔書,
大意是需堅守三兩日,盡忠後可帶軍民四散逃命或投降。
南宋當夜趁黑夜斬斷大索突圍。
10艘舉火先往南誘敵,不久30艘往北突破。
特遣艦隊大部分成功突破封鎖,
一路北行到閩浙的島嶼取了水,
同時對同行軍民坦承不會再回去,不願往日本流亡的,可在閩浙下船,此後就要離開中土
走上流亡之路了。
特遣艦隊經琉球國再次採購取得補給,但不敢久留。
因為認為琉球英祖政權的實力,
無法保護流亡的他們。
流亡特遣艦隊最後到達日本西南沿海,當時日本幕府已面臨元朝入侵,沿海防禦緊張,雙
方差點打起來,還好船隊有官吏曾出使日本,
化解敵意說明來意。
送錢糧物資討好某沿海邊陲大名,
以及幕府掌握實權的高層,
要求賞個小島當貿易據點,
從此當封臣,成為封建藩國體系的一部分,史稱為後宋蕃。
該沿海島嶼被稱為後宋島。
由於元朝不久前首次攻打日本,
宋人與幕府兩方形成利益共生關係,幕府很高興多一批援手,
且宋人帶來財貨物資,使過度
動員備戰的經濟壓力暫時緩和。
1280年在後宋島的宋朝遺民開始
屯墾築城,他們已經沒資源,
甚至把部分船隻賣掉換取開墾設備物資與糧食應急。
張世傑從船員得到海外消息是,
他們出發後不到2天,元軍就進攻
宋軍最後艦隊很快就潰散瓦解。
陸秀夫最後投海死了,這他不意外,
但消息說小皇帝也死了,就不知他哪招來的替身....
流亡宋人已無復國之志,但求不受元朝統治,操舟船員們運用既有裝備幹起對往高麗/琉
球的海上走私貿易。
小皇帝不到10歲,但他已經歷太多風波,知道自己以後只能在異鄉生活了,開始學習這邊
的語言。
由於怕被幕府當成人質,所以張世傑有大致隱瞞小皇帝的身分,
對外只稱為皇室遺族。
西元1281年元朝艦隊載運大軍再次來襲日本,幕府掌握實權北條家號召各路藩國諸侯武士
出擊,後宋大老張世傑也指派數千精銳宋軍隊及戰船協助作戰....
他們心理都知道,自己仍是外人,
需要證明自己有被利用的價值,才能在這塊東方土地生存下來....
之後他們這批流亡者後代因為困苦,為了生存賺錢,
逐漸轉成武裝傭兵團,被稱為宋島眾,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