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州島事件
濟州島因位處東北亞的要衝,被日本在太平洋戰爭末期當做戰略基地,在上面駐屯了六萬
日軍以阻止美軍登陸。1945年二戰結束日本投降,日軍從濟州島上撤退,以及從外地回來
的六萬名濟州鄉親,造成人口的急遽變動。光復初期的期待破滅、回歸人口的就業困難、
生活必需品的短缺、霍亂導致數百人死亡、嚴重的農作歉收等惡劣情況交雜一起,加上米
穀政策的失敗、日帝警察轉變為軍政警察、軍政官吏的牟利行為等,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
在這樣的氛圍下,於1947年三一節發生三一節開火事件,警察對示威群眾開火,造成六人
死亡、八人重傷,犧牲者大多是圍觀的一般居民。此事件讓民心惡化,也成為引爆四三事
件的導火線。這時,南朝鮮勞動黨濟州島黨部展開有組織的「反警察」運動。為了抗議警
察開火,三月十日展開了韓國前所未見的官民聯合大罷工,包括公家機關、民間企業等濟
州島95%以上的職場皆有參與。
美國軍政當局感覺事態嚴重,派遣調查團到濟州分析指出,這場大罷工是因為警察開火引
起島民反感,以及南朝鮮勞動黨的煽動而升高。但是事後的處理,卻置「南勞黨煽動」的
比重高過「警察開火」,而採取了強力攻勢的政策。包括道知事等軍政高層,全由外地人
替代,並大舉派遣救援警力與「西北青年會」團員南下濟州,展開對罷工主謀者的逮捕作
戰。一個月之內,逮捕收押了五百多人,到隔年爆發四三之前,一年間一共拘禁了兩千五
百人,接連遭到武力鎮壓與刑求。
1948年3月,基層警察分局連續發生三次刑求致死事件,濟州社會頓時陷入一觸即發的危
機狀態,此時,南勞黨也因組織外洩而處於危機。陷於守勢的南朝鮮勞動黨勢力,利用反
軍政當局的民心,決定了兩個目標:採取守護與捍衛組織的手段,並反對即將到來的「(
南朝鮮)單方選舉」、「(南朝鮮)單方政權」,決心以「救國鬥爭」展開武裝鬥爭。
1948年4月3日清晨二時,350名武裝隊攻擊了十二處警察分局與右翼團體,展開了武裝暴
動。這些武裝隊高喊口號,要求警察與「西北青年會」停止鎮壓,反對單選、單政,要求
建立統一政府等。起初,美軍政當局視為「治安事態」,只增派警力與西北青年團去阻止
事態擴大。但是事態未見收拾,駐韓美軍司令約翰·里德·霍奇中將與軍政廳長威廉·弗
里希·迪安少將於是下令警備隊出動,展開鎮壓作戰。
另一方面,第9團團長金益烈中校與武裝隊的金達三之間達成協議,同意透過「四二八協
商」來和平解決事態。但是,和平協商卻因右翼青年團體的縱火事件而破局。美軍政當局
派遣第20團團長布朗上校與第24軍作戰參謀蕭中校到濟州,透過更換警備隊第9團團長等
,試圖讓510選舉能夠成功舉行。但是510舉行的大選,全國兩百個選區當中,只有濟州島
兩個選區的投票數未過半數而宣告無效。
美軍政當局於是任命布朗上校為濟州地區最高司令官,展開更強勢的鎮壓作戰。6月23日
試圖舉行重新選舉,仍告失敗。5月20日發生四十一名警備隊員脫營,加入武裝隊的事件
。6月18日又發生新任團長朴振敬上校遭部下暗殺的事件,都造成衝擊。
後來,濟州事態一度轉為小康局面。武裝隊因金達三等領導階層參加「海州大會」,使得
組織經歷了重組的過程。軍警討伐隊在政府建立的過程中,僅採取鬆弛的鎮壓作戰,但只
是暫時的小康局面而已。
by wiki
就算是美國來接管台灣,也不會手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