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yeaiceourson (日光)》之銘言:
: 美國大選正熱,假設臺灣為仿效最老牌民主大國,用選舉人票作為選制,以每個縣市的立
: 委數量當做每個縣市的選舉人票數:
: 以2020為例
: https://i.imgur.com/XZFXavW.jpg
: DPP因為票數大幅度多餘KMT,在選舉人票上也無懸念碾壓。
: 因為人口比例的關係,通常普選票多的大部分會獲得勝選,但反之也偶爾會有普選多的但
: 選舉人票數輸的情形。
: 如果台灣也用這種選舉制度,主要兩大政黨在選舉操作上會有什麼改變?或是有什麼策略
: 上可以進行普選票少但選舉人票多的勝選模式?
其實這的確會跟行政區/選舉區劃分的「藝術」有關聯,後續回文都有提到
不過既然是透過間接選舉而選總統的方式,那麼就類似於當年選出國大代表的模式
畢竟考慮到政權/治權的相互制衡,不能直接用立委席次來決生死
但以過去幾次國大選舉的結果來看,都將會是藍營碾壓的局面
2005不需要討論,只要看前兩次1991和1995的國大選舉結果
1991年是不用說了,國民黨全勝
就算是1995年國大選舉,民進黨在宜蘭掌握較多席次,但全縣還是以國民黨得票率較高
若以得票率來分配選舉人票的話,國民黨也可掌握宜蘭的選舉人票,民進黨還是沒戲唱
反倒是新黨率先突圍在金門取得過半得票率,可以拿到金門選舉人票
換個方式,改成參考總統大選的各行政區得票率
1996年,林洋港在南投縣取得較高投票數
若選區劃分得宜,有可能是唯一取得選舉人票的落選者
2000年的狀況比較微妙,宋楚瑜在掌握北中東的優勢下,有可能選上總統
不過一樣要看選區分配,變數在於北市/北縣/中市/中縣的選舉人票分配
如此一來就很難推論結果了,但不變的是連戰依舊選不上總統
後續2004以後的狀況由於已經偏向兩黨制的型態,不能直接用得票率來推論
要討論這種普選贏卻在選舉人票輸的情況,也必須要在具備兩黨制雛型的國家才能運作
以當時台灣的環境來看,這種選舉方式會讓少數黨幾乎永無翻身之日
「政黨輪替」根本不會這麼快發生
最後回到原始命題:政黨在選舉操作上有什麼改變?
基本上還是不脫「票多的贏,票少的輸」這種基本概念
但是選舉區/行政區的劃分就是戰場之所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