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sanae0307 (防空棲姬人柱力)》之銘言:
: 如題,其實直到戰敗
: 日本都還不到歐美列強標準
: 大概只是高配版和成功改革版的中國而已
: 1945國內還有一堆地方是沒通水電的農村
: 那如果,當年日俄戰爭打完後
: 明治天皇主張偃旗息鼓,說服政府停止軍事擴張,改為全日本積極由農轉工
: 積極發展工業化和水電普及化
: 目標以把日本發展為英法德等列強為標準的工業國家
: 這樣會如何呢?
: 假設沒有引起不滿的軍人暴亂
: 成功把日本變成蒸氣/電力工業為主,農業為輔社會
: 日本會更安定嗎?
: 還是會因為那些財閥依然對勞工等下層極度壓榨
: (史實因為財閥的壓榨,日本本土農民比台灣朝鮮農民更痛苦許多)
: 日本更早因為全工業化社會產生的大量職工階級
: 更早發生全共鬥或社會主義運動?
正因為日本打贏了日俄戰爭,日本軍人講話才更大聲。
這就已經不是天皇能壓制的了的。
阿我們連沙俄都能打贏了,成功為亞洲人爭了一口氣。
這時候才正是「脫亞入歐」的最佳時機點。
日本差不多在併吞朝鮮跟打完甲午戰爭以後,基本上就已經準備早晚要跟沙俄有所一戰。
這主要是沙俄本身對於各國領土的覬覦,所以日本很害怕。
一方面是看到大清是怎麼被沙俄欺壓勒索、一方面自己也不想變成下一個大清。
在這種情況下,整個國家配點全部優先都點到軍事上是很正常的。
畢竟你打贏沙俄一次,但是滿州旁邊還是有沙俄領土。
誰敢保證沙俄就不敢再來跟你續戰?
我倒是覺得如果日俄戰爭是日本打輸,但輸得沒太難看。
比如說雖然戰敗但沒丟失領土,只是賠款了事。
這樣的話日本會暫時收斂一下無限擴張軍備的想法。
至少軍人那邊講話也不敢太過狂妄。
雖然可能還是會想備戰找機會報仇。
不過若是如此的話要取得外國援助的機會會大大增加。
尤其是英國會投入技術等支援的可能性會增加不少。
日本當時的問題就是很多事情想要速成。
一開始很老實的派人去國外學習,把所有技術給學回來之後就開始搞國造。
這本身並沒什麼問題,這作法用在軍事上確實可以收效很快。
戰艦都造的出來了還有什麼搞不出來的?
但對於民生方面等輕工業日本只能放棄配點。
畢竟日本天生資源有限,也不像歐美國家本身內部有很多家庭式工廠。
所以日本當時做出來的非軍用物品在國際市場上評價很差。
這種東西你要快速轉型不只要自己鼓吹,最重要還是需要有人引進技術。
最有效的做法還是讓外國人進來教你怎麼做。
於是回到歷史線,最後還是美國人用拳頭打到日本人倒下。
再伸手把這個送到加護病房的人給重新救活,順便指導一下美國人是怎麼玩的。
當然美國人也沒那麼好心,他只要想要在遠東有個現成的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