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Bz5566 (只剩協志和仁甫的5566)
2021-07-02 09:44:26其實春秋戰國各家基本上都可以套用這個問題,
但拿我們最熟悉以及最具代表性的儒家來說好了,
孔子席下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賢徒、孔門十哲,
這麼多的徒子徒孫,各自出將入相,開枝散葉,
但好像沒有一個代表性的傳承人物,
能夠像希臘時期柏拉圖之於蘇格拉底、亞里斯多德之於柏拉圖一樣,
吸收先師的教導後,進一步發展出自成一派的思想體系。
就算是被後世認為最能傳承孔子思想的顏回,也就是跟孔子很像而已。
儒家內要能夠真正自成一派,提出開創性格局的要等到百年之後的孟子,
再來又是近百年後的荀子。
綜觀整個春秋戰國諸子百家,很多時候都有這種情況,
墨家之間有鉅子傳承,但史料太少
老、莊之間無直接師徒關係(楊朱是否為老子弟子?已不可考)
法家各代表人物之間也無直接師徒關係
(有的甚至沒有學習,只是想法接近而被歸類在同一家)
我想問的是,既然各學派祖師爺都有大量收徒,
為何往往缺少代表性的弟子能出來開立新門派?
還是說希臘三哲的傳承關係在歷史上其實根本是一種特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