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gundamwind: 民進黨的問題就是只要講武裝反共一定得往ROC歷史裡找 05/31 14:53
: → gundamwind: ,結果就變成自己要淡化相關歷史,去年823還有發言人 05/31 14:53
: → gundamwind: 說“那是國民黨打的仗”難道把民進黨擺到那個位置你 05/31 14:53
^^^^^^^^^^^^^^^^^
懶洋洋地說,發言人說的「確實是史實」啊,怎麼可以因為人家講實話就
不高興呢。
: → gundamwind: 不打?如果一樣會打那誰打的有差嗎? 05/31 14:53
黨不提「國民黨打的仗」也行啊。
比方說之前賣座國片「賽德克˙巴萊」的時候,還沒當總統的主席就很感動。
看賽德克˙巴萊 蔡英文:感動之外更有責任
王韋婷
2011年9月5日
https://tw.news.yahoo.com/%E7%9C%8B%E8%B3%BD%E5%BE%B7%E5%85%8B-%E5%B7%B4%E8%90%8A-%E8%94%A1%E8%8B%B1%E6%96%87-%E6%84%9F%E5%8B%95%E4%B9%8B%E5%A4%96%E6%9B%B4%E6%9C%89%E8%B2%AC%E4%BB%BB-103900666.html
蔡英文也提到在首映會場巧遇一位賽德克族的女孩,且女孩的曾叔公就是莫那魯道,
蔡英文說,雖然首映會場燈光昏暗,但是她清楚看到女孩臉上的光容和驕傲。 蔡英
文也表示,「賽德克˙巴萊」讓她瞭解,什麼是人的尊嚴、族群的尊嚴、文化的尊嚴
和土地的尊嚴,更加堅定她當選後,要代表政府向原住民道歉的決心。
但是「賽德克˙巴萊」描述的,只是臺灣人為了「人的尊嚴、族群的尊嚴、文化的
尊嚴和土地的尊嚴」,堅定起而反抗日本帝國佔領臺灣的抗戰行動的一部分。
根據維基百科描述(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5%8F%B0%E7%81%A3%E6%8A%97%E6%97%A5%E9%81%8B%E5%8B%95),
臺灣人對日本的「二十一年抗戰」(可簡稱「二一對日抗戰」),
行動大多發生於西元 1895年-1915 年之間,也就是在日本據台的前 20 年。而這
個二一對日抗戰大體分為三期:
第一期是西元 1895年5月到10月為保衛「台灣民主國」的乙未戰爭;
第二期是緊接著台灣民主國之後到1902年之間的抗日游擊戰,幾乎每年都有武裝
抗日行動;
第三期自1907年的北埔事件起,到1915年的西來庵事件為止。
(I) 第一時期: 臺灣民主國北部等原來自大清帝國的首腦們潰逃回大陸之後,臺灣
本地群豪仍堅持抗日,餘眾在臺南擁立大將軍劉永福為民主國第二任總統。劉大
總統指揮其原本所屬的黑旗軍與臺灣義軍協同作戰歷時三個多月。期間,七月多
,徐驤、李邦華和吳湯興,曾於大肚溪河岸伏擊日軍,擊退之。湖南武秀才出身
的李惟義所部新楚軍副將陳尚志與東堡莊的族長莊豪、林大春、賴寬豫以國姓會
為名義,集合林家賴家子弟1000餘人,編成義軍,在溝倍莊跟日軍左縱隊戰鬥。
惟終究為日軍所敗,結束臺中區戰事。
日軍繼續南侵,乃與民主國軍對展開八卦山之役。各地義軍雲集彰化城,與黑
旗軍會合。全臺南北聯軍並派出四百餘兵力於八卦山架設購自德國克魯伯公司的
十七公分口徑後膛砲轟即進駐大肚溪對岸的日本皇軍近衛師團。
八月二十七日,日軍開始以山砲攻擊八卦山民主國砲兵,並於次日凌晨發動步
兵攻擊八卦山,開始了臺灣抗日戰爭規模最大的正面會戰。此役,吳湯興、吳彭
年、嚴雲龍皆力戰而殉國。惟,日軍少將近衛師團步兵第二旅團長山根信成也在
彰化陣亡。該少將乃皇軍侵臺戰爭中陣亡之最高階者。
八卦山之役戰敗後,彰化城旋即淪陷。臺軍幾度反撲不果。皇軍繼續南下。
民主國於雲林地區和嘉義城等,亦與皇軍展開多次激戰,惟終究難阻皇軍南
下,直逼民主國大總統所在地的臺南府城。
皇軍為攻下民主國最後據點,除南下的步砲兵之外,尚調來艦隊助戰。
在艦砲支援下,皇軍成功登陸布袋嘴,並與前述南下的近衛師團會合,逐步
掃清臺南府城周圍的民主國軍與義軍。
劉大總統眼見日軍對臺南府城完成三面包圍之態勢,判斷大勢已去,棄守臺
灣而內渡大陸,結束此以正規戰為主的時期。
(II) 第二時期: 雖然沒有了中央政府大總統的指揮,英勇的臺灣人仍在全島各地,
以游擊戰為主的形式對抗日本皇軍。例如,雖然劉大總統前已於十月下旬內渡大
陸,但到了十二月底,臺灣北部義軍又開始一連串抗日事件。次年六月,臺灣中
南部也蜂起規模不等的各種游擊戰對抗皇軍。簡言之,游擊隊少則數百人,多則
數千,且蔓延全臺,使皇軍甚為頭疼。
此全臺大游擊時期歷時七年,直到游擊隊主要領導人物,如前述新楚軍主帥
李惟義殉職,以及鳳山的林少貓被日本臺灣總督府招降後襲殺為止。
林少貓者,乃當時著名抗日義軍領袖之一,與簡大獅、柯鐵虎並稱為「獅虎貓
三猛」,分別分布於臺灣的北、中、南三地。
(III) 第三時期: 自西元 1907 年 11 月發生的新竹北埔事件起,到西元 1915 年的
西來庵事件為止,陸續有十三起零星武裝抗日事件,但除了西來庵事件外,規模
都很小,算是前期游擊抗日的餘燼。西來庵事件後,臺人對日本的反抗轉向以
文化為主。除了震驚一時的霧社事件,即前述電影「賽德克˙巴萊」所描述者。
所以說,不想提「國民黨保衛臺灣的戰鬥」,也有前面描述的一堆臺灣人自發抵抗
外人統治的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