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詳見於:17世紀東南亞華人武裝勢力
就在李明正與鄭成功在東南沿岸戮力抗清時,前往吉隆坡的李明德也沒有閒著,在前往吉
隆坡前,李明德先是去拜訪廣南國、高棉、暹羅與吉蘭打等地的港主。李明德在拜訪過程
中,獲得廣南國與暹羅港主的支持,他們先後表示將繼續效忠明朝,並提供抗清所需物資
與資金,同時也會去遊說廣南國與暹羅的國主加入戰爭。而高棉的港主則表示中立,他願
意與南明政權繼續貿易,並盡可能地提供所需物資,但他不會去嘗試遊說高棉國王,也不
會提供金錢上的支持。而吉蘭打的港主則不支持李明德的決定,吉蘭打港主認為清朝來勢
洶洶,南明難以支架,他認為文芳商號應該以經營南洋商貿與發展為主,並且避免介入中
國大陸內部政權的紛爭。
1646年11月,李明德帶著這些消息回到吉隆坡,並面見他的父親,同時也是文芳商號當主
的李為經。李為經對於李明正與李明德的決定表示支持,因為李為經清楚,唯有保持中國
與東南亞的貿易暢通,文芳商號才可能與荷蘭東印度公司競爭。他一方面派人爭取汶萊、
呂宋與柔佛地區港主的支持;另外一方面,他讓李明德前往緬甸,遊說緬甸國王與港主。
1647年2月,李明德抵達下緬甸港口,並會見緬甸港主—潘明岩,潘明岩對李明德此行的
目的表達理解,並且會協助他遊說緬甸國王。然而李明德卻遇上了叛亂,此時的緬甸國王
他隆遭遇其侄子發起的叛亂,首都也被占領。李明德與潘明岩迅速組織傭兵,協助他隆平
判。在當年的5月,叛亂被迅速平定,而他隆為了感謝協助叛亂的李明德,他允諾將借兵
1500,戰象10頭。李明德在1647年7月,透過緬甸北部,進入雲南地區。
此時的雲南正值沙定州叛亂,大西軍的李定國以平叛的名義,從四川進入雲南,同時世守
雲南的黔國公—沐氏家族亦與叛軍交戰,形成三方混戰。李明德先是加入沐氏家族,與叛
軍作戰。9月,南明軍與大西軍在永昌以「共扶明後,恢復江山」為條件,雙方達成一致
。李明德與緬甸方面進行外交聯絡,並導入六部記帳法,改革財政,時任黔國公的沐天波
行文雲南各土司,使各地望風而降,而李定國等大西軍舊部亦趁勢出擊。在三方配合下,
沙定州叛亂於1648年4月底定。
李明德進入雲南後,開始進行財政改革,李明德的財政改革計畫包含下列數點:第一,引
入六部記帳法,雲南財政長期處於未知狀態,李明德透過完整記帳、檢地達到徹底掌控雲
南、貴州地區財政的能力,並以此規劃可使用軍力、與可調用民力。第二,穩定物價,雲
南是中國主要的銅產區,李明德利用這點在雲南發行大順通寶,並將茶葉價格與大順通寶
進行綁定,使大順通寶購買力迅速穩定,並達到穩定雲南地區物價的目的。第三,恢復國
際貿易,雲南雖然地處偏遠,但是向北可接藏南,往南可通緬甸,加上氣候適合產出茶葉
,自古便有茶馬古道進行貿易。然而在明末的強烈戰爭下,茶馬古道的交通重鎮—成都被
毀,導致貿易中斷。李明德以大理為中心,恢復了茶馬貿易,並將其擴大,向北通聯西藏
全境,甚至抵達新疆,向南則一路抵達印度阿薩姆、孟加拉地區。
稍後,李定國在1649年遣使與永曆帝共商抗清事宜,並達成一致。雲南因此成為南明抗清
重要基地,而李明德商轉的茶馬古道也成為南明最重要的經濟命脈,為西南地區的南明軍
隊提供源源不絕的資金後援。
附註一雲南及周遭地區地圖:
附註二茶馬古道路徑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