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亭、馬謖已經被討論到爛了,換個方式來思考。
第一次北伐的戰略目標是斷隴將魏軍阻擋在隴山,搶下隴右,再進圖涼州、關中。
三郡叛魏算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大幅加快了蜀軍攻占隴右的進度。
史實來看用的是阻援打點,諸葛啃掉隴右後魏軍即便攻破街亭進入隴右,
蜀軍只要堅守各地,再相互為援,讓魏軍啃不下,逼魏國自行撤兵。
避免和魏軍搞大軍決戰,這對兵少的蜀是最好方案。
而現實來看,的確各地少數仍在堅守的魏將也差不多到臨界點了,
這計畫已接近成功。只要馬謖可以再撐久一點。
那如果三郡未叛呢?
各郡雖兵力不足以阻擋蜀軍,但如果都如遊楚、郭淮閉城自守,
本已兵力不足的蜀軍又要再分兵去攻擊,又或是集中兵力一個城一個城的攻過去,
要吃下隴右只會更久。
街亭敗兵差不多的同時,趙雲偏師也被曹真打退,曹真軍團立即又可以投入隴右。
看是要增援張郃攻街亭,又或是沿渭水進隴右切蜀軍後方。
這樣看來照原來計劃,如果沒有三郡叛魏,那馬謖即便照諸葛亮命令防守,
只要曹真仍然用相同時間打退趙雲,最後北伐仍有可能有相同的兵敗結局。
不過這次可能沒馬謖可斬了…
所以照這樣看來,諸葛一開始的計畫是不是就成功機會很低。
是三郡齊叛讓成功就在眼前,才會被千古後人嘆息。
還不如自己親帥主力跟魏援軍決戰,未降各城只留少量兵力看好,確保補給線。
若成功打退援軍,守城各方大概率也是看大勢已去,不用攻城就自行請降。
打輸的話退路不保,大概會全軍覆沒XD。
只是這樣賭太大,好像不符他的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