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幕間-17世紀末東南亞諸國對南明關係(1)
越南地區
越南此時被分為三股勢力,其中兩個是名義上效忠後黎朝的地方諸侯,位於北部的鄭氏,
位於廣南的阮氏以及篡奪後黎朝後被地方諸侯擊敗,並撤退到更北邊的高平莫朝。南明對
於這三股勢力是採用多面政策,就像當年面對東北的女真一樣。首先明朝先賜與勢力最小
的莫朝與後黎朝相同的地位,莫朝為高平王,被鄭主與阮主作為傀儡的後黎朝被封為交趾
王。而鄭氏與阮氏則被敕封為次一級的北河侯與廣南侯。藉此平衡越南的各勢力。
柬埔寨與南明關係
柬埔寨在17世紀時,已陷入嚴重的衰落,在湄公河下游的出海口被越南勢力入侵,西方逐
漸強盛的暹羅也壓迫著柬埔寨。在南明中,對柬埔寨最有興趣的是晉藩,由於晉藩期望在
南洋之地也開闢屬於他們的勢力範圍,因此晉藩便主動找上衰弱中的柬埔寨,在半強迫半
誘拐的情況下將湄公河出海口給予晉藩作為保護柬埔寨的保護費。晉藩便開始營運廣州—
湄公河的商貿路線,逐步強化藩鎮內的財力。
暹羅與南明關係
暹羅在17世紀脫胎換骨成為東南亞數一數二的強國,此時正值拉瑪鐵菩提三世,又稱那萊
大帝在位。南明與暹羅基本上繼續保持友好關係,雙方頻繁通商,同時也有發達的技術交
換。1664年,暹羅華僑與荷蘭人爆發衝突,荷蘭人封鎖曼谷灣,那萊大帝遣使向南明求救
,晉藩與秦藩再次聯手驅逐封鎖曼谷灣的荷蘭人。經過此事,暹羅與南明之間的關係更為
友好。
緬甸與南明關係
緬甸也是另外一個東南亞傳統強國,此時的緬甸也頻繁與泰國發生衝突。南明朝廷則屢屢
為兩國進行調解,並緩和衝突。1661年緬甸國王彬德萊的弟弟卑明發起叛變,一時之間彬
德萊無法招架,遂向南明求助。周藩自雲南出兵,協助彬德萊將卑明擊敗。接著周藩又將
大軍派往泰緬邊境,讓泰國歸還在內亂中趁機佔領的緬甸土地。這讓緬甸更加靠近南明朝
廷。
其他地區與南明關係
在中南半島上除了上述的這些主要國家以外,同時還有其他小型國家,對於這些小型國家
南明的作法主要是設立宣慰司治理。其中就包含蘭納王國(現在的泰國北部清邁一帶)以及
寮國。這些地區設立宣慰司後,將當地國王任命為宣慰使,藉此羈糜統治。而漢人也開始
逐漸進入這些宣慰司區域,成為當地地主或是有力商人勢力。
在東南亞地區,歐洲商人也占據重要角色,由於時值英荷戰爭,先前曾與荷蘭敵對的秦藩
便與英國交好,鄭成功允諾英國人在廈門與安平開立商館,並提供茶葉、瓷器進行貿易。
另外一方面,英國、法國此時也會嘗試透過與華人進行貿易,打破被荷蘭人壟斷的香料貿
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