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黃海爭奪戰-皮島戰役
黃海爭奪戰後續影響(秦藩方面)
在雍正奪得黃海的掌控權後,這帶給秦藩很大的打擊,秦莊王鄭安平拜福州派的幹吏李衛
為相,希望李衛能夠改善頹勢。為了重振國情,李衛在1731年提出了東亞最早的商事法—
秦藩通用商事訓。
秦藩通用商事訓採用了李衛在當鹽商時的大量經驗,這條法規是中國歷代王朝首次出現針
對各家企業的組織、負債、資本額甚至是商標註冊的明文規定。同時這條法規也是秦藩為
了適應越來越發達的南洋貿易而應運而生的法令。
除了商事法的確立,為了籌措財源,李衛也決定針對多項奢侈品進行專賣制度,其中包含
酒、菸、賭具等。這些措舉讓秦藩重新獲得新財源,也讓秦藩得以在1734年趁著西班牙陷
入歐洲的波蘭王位繼承戰爭,無力遠顧時將西班牙在亞洲最後的據點—宿霧奪下,就此秦
藩在表面上正式統治菲律賓全境。
秦藩攻下宿霧象徵自1600起華人與西歐在東南亞的勢力角逐最終以華人的勝利告終,此時
華商的勢力遍布整個東南亞,上萬艘的戎克船順著季風南北航行,船上載著來自江南的絲
織品、茶葉、瓷器、加工精細的飾品與各種藝術品;也載著許多礦工、農民抵達南洋各地
的蘇丹國協助開墾,同時也將東南亞出產的糧食、木材、金屬礦物載回南明。
與此同時,周藩也在1720年起開始增加對伊洛瓦底江以及湄公河流域的掌控。一切的起因
來自緬甸本身的王位之爭,早在1660年代,當時的緬甸王族莽白就曾經多次挑戰其兄莽達
的王位,雖然周藩曾經多次介入雙方的爭執,然而隨著莽白的後代向伊洛瓦底江下游遷移
,並與當地的孟族人合併,這讓上緬甸與下緬甸之間的戰爭變得更加劇烈。最終在1718年
,莽白的後代—莽強率領孟族人向北進攻,將緬甸王室推翻。
而這個舉動也讓周藩得以介入緬甸內部事務,周藩打著復興緬甸王室的旗號進入緬甸,並
最終擊敗莽強,隨著莽強兵敗自殺,周藩在緬甸設立上緬甸宣慰司及下緬甸宣慰司兩職,
上緬甸宣慰司設於瓦城(今緬甸曼德勒),下緬甸宣慰司設於仰光,藉此周藩徹底掌握伊洛
瓦底江流域,並進一步擴大貿易範圍,華人在鄭和下西洋後再次得以朝向印度洋貿易發展
。
另外一方面,在湄公河流域,隨著擔任老撾宣慰司使的蘇里雅楝恲藻b1695年去世,老撾
便陷入內亂,而由周藩支持的華僑家族—白氏在1707年結束內亂,並重新掌握老撾,這讓
周藩的影響力在湄公河上游變得更加穩固;在下游部分,周藩支持在越南下游發展的富商
—鄚玖,逐漸完成對湄公河的掌握,讓貨運得以貫通中南半島。
雖然一切是如此的欣欣向榮,然而繁榮並非永恆,1739年清朝最為強大、最具有征服慾的
皇帝—清高宗 乾隆帝即位。而南明將面臨的會是自清廷入關以來最為慘烈的戰爭。
清廷方面
雍正帝在位期間,清廷一直有想要將南明統一的念頭,並且也為了創造統一的條件而不停
努力著。首先在雍正帝執政期間,清廷為了攻滅南明作了以下準備:
1. 加強滿洲地區開發:清廷強化了自康熙以來的滿州開發計畫,並且在將滿州設置
為
清廷的主要徵兵地,而作為補償,滿洲地區的農業稅免徵,同時作為軍役還可以領得軍餉
。這讓滿洲地區的軍隊具有雙重收入,滿洲地區人口在乾隆元年時,戶數達到82萬戶,人
口超過三百五十萬人,人均耕地為十公畝,人均耕地位居東亞之冠。
2. 攻奪黃海掌控權:在上一章有提到,清廷靠著誘發忠義營內鬨,從而奪得忠義營
的
控制權。藉此,清廷得以掌握黃海,並強化黃海與日本海的貿易,切斷南明與朝鮮的連結
,並弱化日本對南明的支援。
3. 切斷準噶爾與南明的連結:早在康熙59年時,清軍便以護送達賴喇嘛的名義進軍
西
藏,並長期駐軍西藏,而雍正更是直接委派駐藏大臣,藉此將西藏納入掌控,切斷南明與
準噶爾的貿易、情報往來。
在上述條件備妥後,乾隆對於攻奪南明躍躍欲試,不過他首先要做的是確保後方無憂,
1745年,準噶爾和國爆發大規模瘟疫,時年82歲的哈蜜和碩親王托里,阿里貝庫利上書乾
隆,主張此時正是消滅準噶爾汗國的好時機。
乾隆迅速出兵,並在1747年消滅準噶爾汗國,至此,乾隆已經做好對南明作戰的準備了,
南北之間情勢再次緊張,戰火一觸即發。
東亞各地勢力圖:https://reurl.cc/1eaW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