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nnominate: 那我換句話說,如果當時有人翻譯了國富論,會有影響力 05/02 10:58
齁,你又隨口問一個超大問題
你要知道1776年是乾隆年間,大體上當年恐怕沒有任何夠格的翻譯
我們知道1792年馬爾嘎尼使團,自備翻譯的時候,遍尋歐洲都找無人
最後抓來一個李自標,根本不是通英文,是通拉丁、義大利文的,簡直亂來
結果悲劇到,竟然是副使斯當東的13歲兒子,在旅途中學中文,竟然勉強能用
靠夭了,我們都知道老外學中文的情況,學個幾個月是能怎樣,所以大體上
說啥乾隆排斥西方云云,根本上的問題是雙方完全雞同鴨講....
乾隆時的傳教士郎世寧義大利人,蔣友仁法國人.......
所以當時可能沒有能恰當翻譯英文為中文的人,不確定,有人知道的話更正我
假設有
哪就是不知有何神奇的原因,導致清英交流密切,很重視英文,才會有那個譯者
如果是這樣的話,當然還是會有一點影響力,雖然可能只及於乾隆本人之類的
像康熙喜歡西學,但絕不讓老百姓知道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