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kuopohung ((風之過客)在場的缺席)》之銘言:
: 這三者呈現分工,只是說當代有不少哲學學者不懂其他領域基礎,
: 沒辦法做好分工和互補以及外部批判的工作
: 但這不代表就是這個學科的問題
: 你指的"中國哲學"到底能在學科分工以及
: 這篇沒提到的學術和社會文化關係中扮演什麼角色???
那些都不重要,離題太遠,我幫觀眾複習一下
我們這個題目討論的是:
我說台灣文組=中華文史哲本一體
我說台灣理組=西洋自然哲學
你說台灣史哲也是西洋哲學,是台灣中文自己才是中華體系,跟台灣史哲沒有關係
所以嚴重抗議認為我的分類不對
真正的題目是以上講的這些,否則觀眾都要茫了
我來回到問題核心,從演化脈絡說明一下為什麼台灣史哲並不是西洋哲學
而台灣史哲其實是中華文史哲
這從思想史的演化脈絡來看就很清楚了
關鍵分化節點是民國知識份子
民國知識份子引進的西洋哲學有嚴重的偏狹,其實都是西洋哲學裡的後現代分支
引進大量的負典而很少引進正典
上面這段話以時髦的用語來說
民國知識份子引進大量政治正確左派思想
不引進保守主義正統思想
這使得台灣史哲的工具=政治正確左派工具
也就是說,我把西洋哲學簡化成法國與蘇格蘭狹小的一個地區,歸納成正典
我把其他的東西都算成邪說,歸納成負典
而那些被我一筆簡化的「其他的邪說」反而是你(受台灣史哲教育)的核心工具
這才是引發你深層反動的根本原因
而台灣史哲為什麼會有這個脈絡,我是指:為什麼當年只引進西方負典
因為民國知識份子是大清儒家的反抗者,這是他們一生最核心的問題意識
他們討厭傳統三綱五常,就像想泡妞又不想給名份,所以就引進了性解放學問
是一個非常簡單的人性流動
那民國知識份子與西洋的政治正確左派(我稱的後現代負典)
有什麼隱晦的心理共鳴呢?
那當然是:因為西方負典知識份子,是天主教與基督教的反抗者
這是他們一生最核心的問題意識
他們討厭新教倫理的道德約束,一樣是想泡妞又不想給名份,所以就發明了性解放學
在此我借用「大分流」一詞,發明概念「大合流」
台灣史哲與後現代西方哲學,都是傳統的叛逆反抗者,發明的工具全是拆房子的工具
所以台灣史哲=西方後現代負典
那台灣的文呢?如你所說 台灣的文是國民黨殘餘
國民黨殘士並不是儒家道統的捍衛者
儒家道統的最後捍衛者比如陳寅恪這類人,已經隨著海峽兩岸封建貴族社會的完全消失
真的完全消失
國民黨殘士就是上篇說的:大中華主義者與列寧主義者
啊列寧主義者本來就是叛逆反抗者,發明的工具也是拆房子的工具
列寧本身就是上面所說的西方後現代負典流派的人
所以知道了吧,在此就是台灣文史哲與西方政治正確與各種負典學派的大合流
台灣文史哲就是中華文史哲就是西方後現代文史哲
渾然一體的,有差嗎,根本沒差
就是因為沒差,他們才會互相產生思想共鳴
差別只是:華人知識份子要鋸斷的是儒家三綱五常的樹
西洋知識份子要鋸斷的是天主教基督教的樹
他們的工具就只有鋸子(拆房子的工具)
所以把世界上一切問題都用解構解決
就這樣而已
這也間接回答了你最近一篇的問題
學術好好的為什麼要分化呢
為什麼一定要做好批判工作呢
為什麼一定要分析呢
這些事情都不是理所當然的,批判分析分化都是理性主義解構拆房子的工具
我唱唱聖歌根本不批判啊,我相信神根本不懷疑不分析啊
我每天在鄉里唱民謠根本不批判啊,我無條件相信宗族權威根本不懷疑不分析啊
這才是凝聚社會最有用的方法好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