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
簡單回答就是當時沒有四萬比一
而是和日圓一樣一比一兌換
那現在最大面額就是現行最大面額紙鈔的四萬倍
也就是八千萬元鈔
取整數一億元鈔也是可以
就可能後面四到五個零根本也沒什麼在用
最小通貨是十萬元硬幣這樣
新円切り替え後的日圓也沒有叫新日圓
這大概是日本人普遍忘記戰後通膨的原因之一吧
國民政府最大的敗筆
大概是把「新」台幣的名稱沿用到今天
直接叫台幣就不會一堆人問那個新是怎麼回事
然後新仇舊恨一起上來
包含這篇文真正要問的
大概也是戰後國民黨如何惡劣
導致惡性通膨造成台灣人的痛苦
事實上看戰後日本
除了新円切り替え一比一兌換外
搭配的還有預金封鎖
把舊日圓繳庫後
每個家庭每個月只能領400日圓出來
實施發行量的總量管制
並且禁止舊日圓的流通
當時日本公務員的月薪約是500日圓
所以400應該是很足夠了
但等一下
現在日本公務員的薪水至少是50萬日圓
怎麼差了一千倍?
沒錯、其實緊急金融措施下
通膨仍然在繼續
因為政府在高額赤字下不得不發行公債
來維持政府的正常運作
後來美國人看不下去
「建議」日本政府停止發行公債
但隨之而來的就是通貨緊縮
大家手上都沒鈔票了
但生產依然不振呀
感謝後來韓戰爆發
美援和各種後勤需求提振了需求恢復了生產
物價才平穩下來
回來看台灣
終戰前後日本總督府其實就印了一堆鈔票來維持政府運作
只是因為戰時物價管制
所以沒有通膨問題
國府來接收時物價管制當然就解除了
於是通膨開始爆發
舊台幣又是一比一
兌換日治時期的通貨台灣銀行券
於是臺灣銀行券的通膨就直接變成舊台幣的通膨
日後國民黨辯護也往往拿這個來說事
泥看看其實通膨是日本鬼子搞的
國民黨是大大的好人
拿全中國的黃金當預備金
來幫台灣做幣制改革
一比四萬遏止惡性通膨
你們罵錯人了
然後因為這個故事也是只說了一半所以爭議再起
舊台幣和金圓券是固定匯率
所以上海的經濟崩潰
也連帶造成舊台幣的通膨加劇
換句話說
惡性通膨也有國民黨的因素在
但小蔣當初搞金圓券
也是真心想讓它成功的穩定物價的
所以也不能說國民黨真的有什麼壞心眼要搞台灣人
而且發行金圓券時強制兌換回來的黃金
後來也被運到台灣當新台幣的準備金了
所以台灣這邊其實是有被害到、但也有賺到
於是
拿來罵國民黨就只能開始用抹的
說啊那個黃金其實沒什麼用
軍費每年是多少多少
照計算老早就花完啦
啊軍人當時收到的薪水是金條嗎?
當然不是啊、是新台幣是軍票糧票嘛
真相其實和日本一樣
政府在高額赤字下
為了維持運作而印鈔放款使得通膨持續
你可以說黃金儲備的穩定作用被稀釋了
但不能說他「花完了」
那後來通膨問題是怎麼解決的
和日本一樣
韓戰開打美援進來經濟逐漸穩定
講起來各方面來說
大家都該謝謝金日成
※ 引述《vikk33 (vikk33)》之銘言:
: 二戰到戰後初期台灣
: 發生嚴重通膨
: 至1949年5月
: 米價每百斤要「臺幣」160萬元至170萬元,肉每斤7萬5千元,鴨蛋每顆5,000元。
: 全面失控,因此1949/6/15貨幣改革,四萬換一元
: https://www.archives.gov.tw/ALohas/ALohasColumn.aspx?c=1922
: 如果當時沒有進行四萬換一元發行新台幣
: 那今天
: 台幣面額最大會發到多大數字?
: 參考:2024年時
: 越南最大張紙鈔是500,000
: 伊朗、印尼、巴拉圭100,000
: 韓國50,000
: 日本10,000
: 幾內亞20,000
: 烏茲別克200,000
: 有無可能出現單張破億的台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