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我國政府科研補助產出醫材商品範例之三

作者: saltlake (SaltLake)   2024-07-05 08:28:35
※ 引述《saltlake (SaltLake)》之銘言:
: 標題: [閒聊] 我國政府科研補助產出醫材商品範例之一
: 時間: Thu Jul 4 21:36:06 2024
:
: ※ 引述《Lordaeron (Terry)》之銘言:
……
: : : 我國政府(科技部或國科會、經濟部、農委會等)好早之前就在對國內各大學和研究
: : : 機構的補助案當中,把研究所產出的專利數目列入研究成果,做為日後申請新計畫
: : : 補助的績效考核要點之一。從而我國各大學和研究機構在進行各種研究,即使是所
: : : 謂學術研究,也會努力預想和規劃專利的產出與申請。
: : : 一旦研究成果取得專利,除了可以賣斷以外,還可以進行專利授權等商業規劃,
: : : 這也促成國內大學和研究機構設置自己的育成部門,協助教授和研究者們進行相關
: : : 的事務性業務。
: : 以上有哪一些被商業化的?
: : 以上的部會每年都有錢啊,但你有拿到嗎? 有產出什麼國內產品嗎?
本篇提供給諸位網友我國政府科研補助後研發並成功上市的…
人工智慧軟體醫療器材
我國沒有人工智慧軟體的需求? 我國自己沒辦法建立本土產業?
夸夸大言之前麻煩完成最基本的蒐證工作,比方說網搜相關報導。
下面新聞指出成功大學、長庚醫院、以及亞洲大學在這方面的成
果。
*****
經濟日報
產業
產業熱點
AI 醫療應用時代來臨 成大、亞大、長庚醫院取得器材軟體上市許可
本文共1011字
軟體
上市
研發
2023/08/20 16:10:08
經濟日報 記者江睿智/台北即時報導
AI應用時代來臨,尤其在醫療應用將如雨後春筍般爆發,將帶動精準健康、精準醫療、精
準照護之加值應用。國科會表示,短短3年內已有亞洲大學、長庚醫院及成功大學3個團隊
^^^^^^^^^^^^^^^^^^^^^^^^^^^^^^^^^^^
發展之產品技術,通過衛福部食藥署查驗登記、取得醫療器材軟體(SaMD)上市許可,展
^^^^^^^^^^^^^^^^^^^^^^^^^^^^^^^^^^^^^^^^^^^^^^^^^^^^^^^^^^^^^^^^^^^^^^^^
現台灣在醫療領域上令人矚目的智慧轉型趨勢。
國科會表示,成功大學說明其研發成果—「腹部肌群醫療影像分割軟體」(iMbody) ,
此軟體主要為估算病患肌少症狀作為治療預後評估,將率先應用於癌症治療輔助,目前已
有4件發明專利獲准,尚有布局台、美、歐、日、韓等的12件專利申請中。為了推動研發
成果的臨床應用與商品化,成大團隊透過跨部會協助以及計畫之整合輔導措施,從專利佈
局、臨床驗證、法規取證一一達成目標,更於今年3月成立了新創公司,6月取得 SaMD 上
市許可,未來將以智慧醫療器材(如SaMD)做為主要販售項目。
亞洲大學的研發成果—「心胸比估算系統」,可從胸部X光影像自動估算心胸比並提出警
示,作為末期腎病、冠心病等的疾病預後評估指標。已完成模型開發與驗證,並取得美國
與台灣衛生主管機關之 SaMD 上市許可,已授權長佳智能公司進行商業推廣。
長庚醫院的研發成果—「腕部舟狀骨骨折偵測軟體」,可偵測出臨床上不易探查、常被誤
診為腕扭傷的舟狀骨骨折,透過人工智能偵測軟體,可有效輔助臨床醫師進行判別,大幅
降低病患來回就醫所花費的時間及重複就醫次數,未來更可應用於遠距醫療的執行輔助。
除取得 SaMD 上市許可外,亦獲得國家新創獎肯定,並取得美國專利佈局海外市場。
為推動臺灣精準健康戰略產業發展,國科會於2020年啟動「臨床資料庫與AI之跨域開發及
加值應用計畫」,以臨床需求出發,利用人工智慧將現有醫療資料加值,開發智慧醫療器
材產品,透過跨部會(衛福部、經濟部、教育部)、產學研醫跨領域的團隊合作,短短3年
內已有亞洲大學、長庚醫院及成功大學3個團隊發展之產品技術,通過衛福部食藥署查驗
登記、取得醫療器材軟體(SaMD)上市許可。
行政院政委兼國科會主委吳政忠表示,這只是跨部會推動「臺灣精準健康戰略產業發展」
的一個開始………
***
作者: Lordaeron (Terry)   2024-07-05 10:06:00
看來真的要用英文?
作者: daze (一期一會)   2024-07-05 11:46:00
不過很多專利是為了升等或計畫案,不見得是認真要經營的。我之前也參加過一個用AI判斷特定疾病的案子,寫完paper報銷完計劃案之後,專利就可以收進櫃子裡面了。因為計劃案結案時,如果有「產出專利」,評價會比較好,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作者: jkwusun (鍵盤劍手)   2024-07-05 19:45:00
我就說鹽湖你老是拿個新聞就當令箭的證據力根本不行,你看看現在被釘道牆上了吧?
作者: julianscorpi (各打五十大板流 免許皆傳)   2024-07-05 20:23:00
有些情況新聞仍然可以提供足夠證據力,或根本只有新聞作為孤證;拿新聞做證據並不是問題,只拿支持自己論點的資料而忽略其他相反的資料才是問題
作者: daze (一期一會)   2024-07-06 01:05:00
我剛好有稍微接觸到這一塊,所以提供一些臨床上的想法罷了。有興趣就當聽閒聊,沒興趣也無妨,我說得可能也只是以管窺天的個人想法。
作者: Lordaeron (Terry)   2024-07-06 07:10:00
哈...產品在哪? 請問哪家在用? 你的新聞佐證了什麼?拿新聞來當佐證的,連高端的事都不知,還真是外星人.當然,只要你臉皮夠厚,尷尬的就是別人是沒錯的。最妙的是,人家剛好是打你的臉,但你的臉貼上去了一則人家告訴你,很多專利都是"櫃子"用的研究產物.二則告訴你的新聞的功能,訂閱付費都還有一年三次的使用率,前題還要做得夠準。這樣你看懂了嗎? 地球是很危險的,快回火星吧。上面誰說有產品? 你知什麼是產品嗎?火星果然不同。果然是零分之人講的話,高端不就是你口中的新聞證明的最好的反例? 無關?
作者: julianscorpi (各打五十大板流 免許皆傳)   2024-07-06 14:39:00
其實就老問題「別人講的都有問題,某講的都絕對正確」順便再嘲弄別人兩句,用這種討論方式到哪邊,最後都只會滿地打滾後時過境遷再腦內自己塑造精神勝利罷
作者: Lordaeron (Terry)   2024-07-06 14:54:00
真的是,快回去火星吧,球是很危險的saltlake。連高端發什麼都事都GOOGLE 不到.
作者: julianscorpi (各打五十大板流 免許皆傳)   2024-07-06 18:33:00
不懂的東西不大放厥詞是基本常識,我可沒辦法像那些汙染討論區的人東拼西湊複製貼上,好像發文有績效。
作者: Lordaeron (Terry)   2024-07-06 21:55:00
解釋什麼? 你的新聞是對的, 其它你不看的不算?
作者: daze (一期一會)   2024-07-07 01:41:00
我估計一年大概用三次,是因為我沒有很多可能有骨折的病人。但GP的話,一年能用到100次也說不定。如果能整合進醫療影像軟體,用到時點一次才付一次錢,我想很多GP是會願意試用的。但如果要走打包訂閱一年一萬元的模式,可能就不好賣。若有能低成本經營的路線,也許一年幾萬次的點擊也夠養個小小團隊了。
作者: Lordaeron (Terry)   2024-07-07 10:35:00
真的是火星人,疫情期間,只有高端一被被吹上天嗎?台灣還有聯亞疫苗,神藥還有浩鼎案的韭菜們。你的聞是什麼證我不想說了,我說新聞拿來當證據就是沒出社會的人在做的事。
作者: joh (30分滅一國的匈奴)   2024-07-07 17:37:00
應該說現在的醫療器材,真的有研發出真的需要的人嗎? 我其實做這個行業,到現在都有點問號而且最理想的狀況是,機器做標記,人工做確認才是最保險的,畢竟人工智能再強,也不可能100%
作者: daze (一期一會)   2024-07-07 18:48:00
人工也沒有100%啦。況且,有時半夜切個CT,也等不及放射科發報告,這時如果有個自動讀片功能,就算還沒有勝過放射科,只要能比我強就好了。話說國外把夜班讀片外包給印度人,也不是什麼新聞,只是台灣的costdown程度,養不起印度人。現在是期待機器會比印度人更便宜。但搞不好結論是不管是印度人或機器,對台灣都太貴...
作者: joh (30分滅一國的匈奴)   2024-07-07 18:59:00
我只能說現在沒人敢自動讀片,因為任何醫療行為都有風險
作者: daze (一期一會)   2024-07-07 19:04:00
把病人擺著不做事也是有風險,有時就是需要當下立刻做決策。我半夜值班,沒有自動讀片功能,自己讀片也是照樣要負責啊。
作者: Lordaeron (Terry)   2024-07-07 21:19:00
典型的沒搞清楚,為什麼GOOGLE 搞醫影像AI 慘死。有DNN 加持的囉。IBM 當年有DEEP BLUE 也去搞過醫療影像分析,到了DNN 年代也搞過,全都慘死。不知台灣何得何能,超越這兩家特大公司?影像AI 就是LAB 90分, FAB 80 分, PRODUCT 70 就很強了沒研究過,也沒看"新聞" 的外行,真的不要自己腦補.
作者: daze (一期一會)   2024-07-08 01:35:00
我又想了想,「舟狀骨骨折」這個題目選得真得挺不錯的。如果出偽陰性漏看,病患也不會死,可能就是多痛上幾個月。反正骨科醫師自己讀片,也不時會漏掉。如果出偽陽性,在拖去開刀之前,還有CT把關,CT切出來不是就不要開,病患也就是多吃點輻射劑量。題目選得好,雖然不保證會成功,但總是比較有成功的機會。
作者: joh (30分滅一國的匈奴)   2024-07-08 23:56:00
除了劑量以外,有些放射治療副作用很可怕我都有看過小朋友做放射治療到家長真的快撐不下去我最後受不了還特別拿一筆錢出來幫他度過難關
作者: daze (一期一會)   2024-07-09 12:02:00
電腦斷層的劑量,離放射線治療還差得遠。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