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 100-2 呂良鴻 電子學二

作者: janetlai22 (little fox)   2012-07-05 20:33:41
※ 本文是否可提供臺大同學轉作其他非營利用途?(須保留原作者 ID)
(是/否/其他條件):
是,請先通知作者
哪一學年度修課:100-2
ψ 授課教師 (若為多人合授請寫開課教師,以方便收錄)
呂良鴻
δ 課程大概內容
(乃焗不好意思借我用一下下...謝謝你)
Ch6 Building Blocks of Integrated Circuit Amplifiers
Ch7 Differential and Multistage Amplifiers
Ch8 Frequency Response
Ch9 Feedback
Ch10 Operational Amplifier Circuits
電子一教過用MOS或BJT去做簡單的放大器(CE、CS之類的),
電子二開始慢慢的用多一點點的電晶體去做電路裡面的電路結構,
舉例:電子一會畫一個圈圈和箭頭代表的current source,
而到了電子二我們會開始用幾顆MOS或是BJT去做那個圈圈和箭頭,
這是第六章。
再來,為了做出一顆好的放大器,開始教一些讓放大器效果變好的方法,
第七章。
第八章開始考慮頻率的影響,之前在講的特性都是在midband的性質,
而在低頻或是高頻的時候電路會變得有點難搞,
第八章就在討論這些狀況下的電路,但是case很多所以課本也寫了一堆東西QQ
第九章是回饋電路(feedback),藉由回饋的方式也可以調整一些電路的特性。
最後最後我們會看到一顆精美的有24顆BJT的μA741放大器,
這個鬼東西一張圖就畫了一頁課本,學了一年電子學終於可以知道他在幹麻,
這時候你就可以從頭到尾的去看他的放大倍率、頻寬這些性質了!!!
我們這屆第九章只有考9.1-9.3
但呂帥加課把9.4-9.7都教了,還有講一點點9.10,9.11
Ω 私心推薦指數(以五分計) ★★★★★
★★★★★★ 多一顆心是我的私心
然而其實電子二的老師都各有擁護者,也有人無法適應老師的教學
我下面會解釋
η 上課用書(影印講義或是指定教科書)
Microelectronic Circuits 6th Sedra/Smith
μ 上課方式(投影片、團體討論、老師教學風格)
1.教學方式
投影片其實來自課本,老師上課會放著投影片沒錯,但老師教學主要
借助板書,投影片只是老師給自己做個提醒教到哪裡了要講哪些觀念,另
一方面也是給同學當講義用方便複習。
2.教學內容
我先描述老師的教學習慣,再解釋有些同學不習慣的原因。面對一個
新的主題,老師的習慣是:
(1)解釋前提與條件:
他會先向同學解釋為什麼會設計出這樣的電路來,和以前的有哪裡不一
樣,比方說integrated circuit有哪些限制、從fully-differential到
differential-to-singal-ended希望維持哪些條件,因此可得differential
amplifier的設計來由......
基本上這些大多數的老師應該會講,課本也會寫,但我覺得聽老師講會
相當清楚,另外在電子一的部分老師在前提條件的推導上可能會超過課本範
圍,個人覺得值得一聽,因為他會先建構你對電路的概觀,此時自己就可以
先思考如果是自己該如何設計。
(2)暴力小電路or公式推導:
這裡是許多人無法接受或許多人喜歡老師的理由,這應該是呂帥的特色
吧!老師會先用小電路展開或先推導公式,希望學生在考試時,就算甚麼
都忘了,也能自己解出來,不過由於此處會花很多時間,所以可能會有不太
適應的地方。老師在解小電路時會講解得很快,再加上老師有一大利器:板擦
,所以很有可能會跟不上(老師講解完Gm換Ro對有板擦的老師輕而易舉XD)
所以我自己的習慣是,當老師開始畫小電路,如果自己對小電路夠熟,當老師
在畫的時候,自己也跟著畫,不要抬頭照著抄,否則一定會跟不上,因為如果
小電路跟不上,老師解完小電路後的細節與重要觀念就會疏忽沒聽到了。當然
,一開始不熟可能會無法畫很快,所以我第一次時就特別注意老師畫很快的理
由和方法,只要掌握了,大家都可以跟老師競速,因為其實考試時應該沒有人
想在這地方花時間。而且老師會跟大家講細節,哪裡會變成1/gm的電阻,哪裡
只剩ro,這在後來用看的時候都會變很快。
或許會有同學覺得這地方很無趣,但其實還有另一個值得觀察的地方,
雖然同樣是解KCL和KVL,但可以觀察老師設了哪些參數,有些參數可以加速
解的時間,比方解differential pair老師設的參數就很奇妙。此外,老師有
時會把解答暴力展開,這時往往會懾服於老師驚人的耐心XD
噢!還有老師會帶領大家遇到這樣的情況該如何分析如何解,有哪些東西
可以化為等效電路,比方說把原本巨大的cascode不斷做整合,小gm化成gm2,
ro變ro2,然後一直合併下去便可得Gm和Ro。
(3)用看的
若前面沒跟上有點可惜,老師暴力完之後就用看的了。我沒有聽過鍾孝文
老師的看法,不過我覺得呂帥的看法也很快。這時需要大家全神貫注,比方
解current mirror,老師把電流的copy方式比一比,哪裡沒電流,因此沒跨
壓,所以解出來的等效電路就是大家熟悉的某電路型式,於是Gm和Ro就是...
又比方解Ad Acm,老師也都是用看的,甚麼作為current mirror,哪裡剩
1/gm的電阻,因此copy後的結果,還有算Acm時哪裡不可省略,因為電流方向
相同......等。老師會跟我們提醒哪裡要注意正負,哪裡不可省還有不可省
的原因,哪些電路模型最好記下來,因為相同型式會出現,還有MOS和BJT
的推法,公式彼此的關係(比方BJT課本Rin2的式子很醜,但其實他和MOS只差
並聯rπ)
(4)統整觀念
我最愛他的這一部分,他會告訴我們不同設計之間的比較,比方此current
mirror的希望是甚麼,這樣設計會有哪些優點、缺點、代價,應該要如何改進
,另一個設計在改進後所付的代價,還有他這樣設計是哪個點造成改進,線
要如何拉在一起,可以減少channel length modulation所造成的影響。他會分
析IC Biasing要考慮的觀念,包括copy準確度,輸出阻抗在大訊號和小訊號的
個別考量......。第8章他也會跟我們說CS,CG,和follower的頻寬優劣,以及
Cascode在不同Rsig造成的影響等,總而言之,我覺得這個地方如果沒有仔細
聽真的很可惜,老師他對於重點不會只講一遍,所以如果一時沒跟上恍神或
沒聽懂不用緊張,他還會再重複。
(5)提供練習題
老師會自己出練習題,一般會比較大,不難,但會比較繁瑣,然而我覺得
如果這個都解得出來,考試就不用怕(對電子一啦XD電子二會有一大題觀念題)
如果沒有時間解,老師對於關鍵的題目都會花時間把解答跟大家說,老師很認
真,再醜的答案都會用心解出來,這時好好跟上他的解題流程會有新的收穫。
(6)其他
老師每次上課都會先複習上次講的,講完一個章節也會重新整理全章筋絡
,值得一提的是,老師有時重點會突然冒出來在一句不經意的句子裡,我覺得
跟著老師上課最大的收穫往往是那些不經意的細節。比方如何看出negative
feedback,老師會教大家在圖上正負正負的標,然後就會出來了!然後有時
會分不出算ICMR時何時該加何時該減Vt,老師會畫出一個圖幫大家記憶。
然後老師覺得第9章後面雖然不考,可是他覺得觀念重要未來卻學不到
有點可惜,所以他會教大家,我覺得那裏也講的超棒!!!
(7)老師的另一個特色
老師的另一個特色......,就是因為老師講得很快,一直在趕課,他會
塞一堆觀念給學生,所以自然互動比較少。有些同學因此不太喜歡他,因為
這樣會有一點點距離感。其實私底下去問老師老師人很好,我覺得因為電子學
本身觀念多,所以老師這樣的教學可能不太會有溫馨的感覺,不過這畢竟不是
老師的錯,如果希望能從中得到一些其他的啟示的同學可能要去別班,不過如
果想把電子讀得很好,其實也可以選這個班再私底下找老師聊天。
σ 評分方式(給分甜嗎?是紮實分?)
恩,大家都知道:)不過好好讀一定會有其他收穫
ρ 考題型式、作業方式
本班不用交作業,小考統一兩次出習題
ω 其它(是否注重出席率?如果為外系選修,需先有什麼基礎較好嗎?老師個性?
加簽習慣?嚴禁遲到等…)
加簽很暴力= =,所以如果想選這班還是先祈禱自己運氣好一點
然後這門課不須基礎,雖然我剛剛講那麼多,我覺得如果認真跟呂帥,考試應該
不會有問題,不過如果要考非常高還是要讀課本,課本有很多細節,不難發現
有很多是老師上課強調的觀念,有些觀念不在課本上,但有些觀念在課本上老師
卻不會說。所以老師一開學時會提醒大家:大家一定要讀課本!!!我覺得很中肯!!
Ψ 總結
電子學二的老師各有擁護者,每個都很棒也都有支持的人,所以大家可以多
聽聽,呂帥的好真的不在小電路,可是一定得聚精會神,而且按時複習好好跟上
才會發現老師對於電子二的用心,還有對細微的掌握。我真的覺得,如果你真的
喜愛電子,你一定會愛上老師,而且驚喜自己熟稔藏在細節的小魔鬼XD
作者: djshen (djshen)   2012-07-05 20:44:00
作者: azureching (Yiching)   2012-07-05 20:48:00
推老師:)))) 超愛統整+1 :P
作者: nfprzkuma ( )   2012-07-05 21:54:00
推這篇評價文 很精確的描述了呂帥幾乎所有教學風格
作者: stanleysu (士唐)   2012-07-05 22:17:00
堆這篇
作者: Nien1027 (隨便)   2012-07-05 22:26:00
推呂帥!也推這篇精細評價文!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