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技術進步一定會使總產出增加嗎?

作者: AubreyFish   2014-06-19 13:46:31
※ 引述《Ruminative (沈思火)》之銘言:
: 我是經濟學門外漢,所以若專有名詞用錯了,請見諒。
: 最近機器人話題很火熱,所以又引起自動化是否會增加失業的議論。
: 我google了一下,發現"技術進步"被認定會帶動經濟發展,使產出增加。
: 我的疑問題,技術進步會不會有可能造成產出減少嗎?
: 因為有些技術進步是帶來新產品,例如網路的發明,
: 這的確會造成產出的增加。
: 但有些技術進步是對舊產品的改良,比如說最近很紅的google無人車,
: 假設它真的成功上市了,大家就不必擁有自己的一台車了,
: 未來可能會變成全部人都使用計程車,因為每個人使用車子的時間很短,
: 大多數時候,車子都是停在車庫或停車格內。
: 有了無人車之後,計程車的費用大幅降低,大家可能就會選擇叫車。
: 然後對車子的需求數量就會大幅降低,可能只需要1/4的車子數。
: 結果是車廠和計程車司機的失業。
: 在這個過程中,做無人車的有賺錢,但所賺得應該比上述那二類人收入來得少。
: 理論上,總產出就應該會下降,除非失業者能在其他地方找到工作。
: 但問題在,總產出減少的狀況下,總消費就會減少,失業率會提高,
: 這樣下來,工作機會不可能會增加。
: 整個結果就是,技術進步造成產出減少,造成失業率增加。
: 想請教,不知道這樣推論,在那環節有問題呢?謝謝
以下個人看法
先從結論開始,技術進步會不會造成失業? 有可能,尤其是短期之下
技術進步會不會造成產出下降? 通常不會
經濟學上的技術進步,通常是定義比較狹隘的
多半是指:"用更少的要素(勞力、資本、土地)生產出更多東西"
(原po你的推論看起來也是建立在"節省"而非抽象的"改良"上)
又由於資源有限,欲望無窮的假設
經濟學傾向於相信那些被節省下來的資源(依本例,勞力、資本、原料)
在殘酷的"長期"下,將會被用來生產更多的商品或勞務
如果從工業革命以來的歷史看來,這個假設也還算成立
畢竟用同樣的推論方式,也可以套用到軋棉機、蒸氣機、汽車或電子計算機上
為什麼現代社會失業率沒有因為這些偉大發明而爆表?
因為人們至今總是成功的找到更多的需求
讓更多的人來生產商品或勞務,填補了技術進步所造成的空缺
在200年前,幾乎沒有人想過,人類會需要那麼多的衣服、汽車、手機和便利商店
但我們做到了。到目前為止,人類的欲望還算可以和自己暴漲的生產力匹配
這不一定會是永久的常態,畢竟近年來服務業的人力似乎也多到快滿出來了
但我想我們可以更有自信(?)一點也無妨
技術進步所造成的便利和舒適,其實也可以成為產出的來源之一
實際上,無人車的發明所節省最多的,不是計程車或車廠的勞力
而是開車者本人的勞力,還有大眾運輸所不能帶來的隱私空間
人們在移動的過程中將擁有空閒的雙手和雙眼,
這使他成為一個合格的勞力或休息的主體,或是一個優秀的娛樂產業消費者
這就形成了新的供給,和新的需求
兩者合在一起,通常就意味著新的產出
另外,如果無人車這麼廣泛的被使用,它的便利性和低價(按原po假設)
會不會使大家增加對移動的需求量呢?
也許有一天無人車也將改變大家對"出門"這件事的看法
就像汽車和捷運系統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模式(甚至城市的規模)
也許未來,我們會擁有比現在已有的車輛更多的無人車
就如同我們擁有的人均車輛數比20世紀初的人均馬車數更多一樣
我們想要大量的移動,因為我們有能力做到,所以"發現了自己的需求"
再來就是關於對"產出"的看法
雖然我們常常習慣於用貨幣所得或商品數量來衡量產出
但如果在一個假設的情境下,我們可以只用比原本少的勞動時數
就滿足原本所有的需求(滿足感),甚至更好,那我們究竟是更富有,還是更貧窮呢?
人類的幸福與否,不是來自於我們造了幾台車,或是雇用了多少人來開車
而是到底有多少人在需要搭車的時候搭到車,並且搭得舒適、安全
所以,我們的名目產出會變少嗎?短期下,也許有那麼一點點的可能性吧
(其實轉型期的替換需求通常會把產出推升)
但我們的滿足感真的降低了嗎?
以上這些,原po可以試著去思考看看
作者: Ruminative (沈思火)   2014-06-19 19:34:00
謝謝回應,我的問題主要在名目產出是不是會變少這部份,看起來短期內是有可能變少的,只是這個短期到底多長多多短則不確定。有版友推薦去看內生增長模型,待看完後有問題再來請教,謝謝。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