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在歷史板的討論
innominate大要我把更進一步的經濟問題移到經濟板討論
其他相關歷史和部份經濟的討論可以去看歷史板
"[疑問] 為什麼抗戰結束物價反而飆得更快?"
的討論串
現在我的問題是這樣的
在我的了解裡 1946年到1949年二戰結束光復初期
日本在知道戰敗交接之前
先是大量發行貨幣掏空台灣 然後又大量破壞基礎建設
物資方面因為二戰的關係早就出現嚴重無法供應民生需求的狀況
國府接收以後 一方面以法幣一比一承認日本貨幣 一方面盡快修復基礎建設
但是畢竟民生物資嚴重不足 同時大陸方面的內戰又很快的開打了
台灣的民生物資缺乏程度甚至還比大陸相對來得好
結果當時在台灣的國府執政者走向錯誤的方向 過度的發行貨幣
配合原本就惡化的經濟環境變得惡性循環走向惡性通膨
而我的問題是
在面對民生物資緩慢恢復 但是同一個政府的對岸還爆發內戰的史實情況下
台灣當局是否有其他更好的方案盡可能的餵飽所有人 盡快恢復民生需求供給
同時盡可能的穩定經濟 甚至有可能在經濟上支援大陸的內戰
尤其是避開惡性通膨的狀況?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