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錄自 PublicIssue 看板 #1KyoKXiG ]
作者: QQMMWA (qqmmwa) 看板: PublicIssue
標題: Re: [推薦] 幹嘛羨慕新加坡?
時間: Sun Mar 1 22:41:34 2015
※ 引述《skyhawkptt (skyhawk)》之銘言:
: 非置入性行銷 誠摯推薦
: 幹嘛羨慕新加坡?
: http://goo.gl/bCRZhz
: http://goo.gl/9Skz5q
: 作者以一位台灣移民新加坡當配偶及永久居民的觀點,用詼諧幽默的口吻及
: 獨特的互動方式來描繪這國家,從最近十年的發展對這國家的一些政策提出
: 褒貶支件,畢竟他山之石可以功錯,在政府政策有機會轉變的將來可資借鏡。
其實網址內可以看到前面一些內容
http://www.books.com.tw/web/sys_serialtext/?item=0010664275&page=4
作者:梁展嘉
▍新加坡人三大好康
新加坡人的好命豈止是不用帶傘?我第一次去就知道新加坡人有三大「好康」。第一「好
康」是政府組屋,其特色如下:
1. 新加坡人擁房率超過九成,而其中85%以上的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住在政府組屋
。這樣的高比率得歸功於十分親民的組屋價格,以東北部的新市鎮盛港(Sengkang)為例
,實坪達110平方公尺(約32坪)的五房式組屋,由建屋發展局(Housing and
Development Board,以下簡稱建屋局)直接售出,售價僅為20萬新元左右(約合當時台
幣400萬元)。
2. 新加坡住商分離,組屋區便是純住宅區。組屋一樓一般為空置,不會出現台北市常
見的亂象;住宅一樓被當成店鋪或餐廳使用。
3. 組屋棟棟設有電梯,這在充斥老舊公寓的台北市是不可想像的事。請大家注意,早
在一九六○年代,建屋局所造的政府組屋就已經將電梯列為標準配備。
4. 組屋內每層或每戶均設有有蓋垃圾槽,新加坡人愛什麼時候丟垃圾、就什麼時候丟
垃圾。垃圾也全無分類,大家想丟什麼,就丟什麼。許多台北人每天要恭候垃圾車駕臨,
還要大搞資源回收,這會不會太傻了點?
第二「好康」是價廉物美的教育系統,其特色有三。
1. 當地人從小就開始接受雙語教育。一個年輕新加坡人的教育程度再低,也總是可以
運用英文和母語(華語、馬來語或淡米爾語)兩種語言來交談。
2. 中小學所有科目,除了母語課程以外,完全以英文教授。
3. 新加坡各級學校學費遠低於歐美,但新加坡學生參加各種國際學術競賽的成績卻名
列前茅。
在台灣,除了學費低廉之外,其他皆與新加坡相差極遠。在一九八○年代,要不是我小學
的時候非常有幸到著名的何嘉仁英語補習班學習過,我得等到中學一年級才會接觸到英文
,而且僅僅是英文單科以英文學習而已。那時的英文教育十分注重背誦,不是背文法,就
是記片語;這導致一般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尤以聽、說兩項最弱。這種語言環境叫人怎
麼對英文提起興趣?
既然大家要花那麼多時間學英文,為什麼台灣十多年的學校教育讓人說不出又聽不懂?我
已經是從建中、台大一路念上來了,結果到了美國,講起英文卻結結巴巴,一開口就矮人
一截;而一個成績普通的新加坡留學生在美國卻是如魚得水,跟美國人平起平坐。為什麼
台灣第一流的學校,會不如新加坡二、三流的學校呢?
.................請點網址繼續看
======================================================
1.
小一就開始分班
我認為新加坡和台灣教育制度最大的不同,在於「小六離校會考」。這是台灣在一九六八
年推行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後即行廢止的考試,但在新加坡卻保留到今天。因而在台灣國中
階段常見的能力分班和校內外補習現象,在新加坡提前到小學階段便發生了。
長期以來,新加坡教育部實施「小四分流」 制度,也就是從小學四年級開始分班。雖然
教育部在2008年取消了「小四分流」,但是所有家長和學生都知道,很多小學在小一就已
經偷偷分班了。以我教的華文為例,教材分為三級:深廣、核心、導入單元。你從字面即
看得出來,學生是被分成三班:A段班、B段班、C段班。其他主科例如英文、數學和科學
,同樣是依照類似方式給學生劃分「階級」。
我自己就教過幾次C段班,可以深切體會到階級對學生造成的心理創傷。他們從小一就開
始被貼標籤,自暴自棄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值得注意的是,被劃到C段班的學生比例約在
20%到30%之間。
有這麼高比例的學生在小學階段被機械式地放棄掉,這是不是新加坡政府在教育方面投入
不夠所導致的呢?情況恰恰相反,以2014年度預算為例,教育類開支高居17種類別的第二
位,其數額僅略少於國防類開支。新加坡政府是以有錢聞名於世,教育又一向是政府施政
重點。
比較可能的解釋是,政府的錢不是用來提供一個公平的環境,反而是塑造一個競爭的環境
。但我會想問,即使國家的實力因人民彼此不斷競爭真的提升了,失敗者的自卑感又該用
什麼去彌補?是否用成功者施捨的金錢可以補償?或許更關鍵的問題是,在一個變化日益
加速的時代,以學校成績來決定一個人成功或失敗的制度,是否能培養出對社會真正有用
的人才?
===================================================================
我來說明一下我對這段的看法
A:事實上,這篇和我們常常在台灣媒體上所看到對新加坡貶的調性一樣。
喜歡把新加坡社會描述為 1.階級化 2.底層被放棄 3.有錢人vip
(別忘了這5年來底層20%薪資漲了30% 而且底層薪資增幅2011年來是跟官員薪水掛勾的)
可是很多點你仔細下去看 純粹取決於你要從褒還是貶的方面下去解釋
文內說得很清楚 新加坡政府已經取消了小學的分班...分班是學校私下偷偷分的
跟很多台灣的國中一樣~~~
從這點來看明明是民間自己私下的做為 怎麼能導到政府刻意用預算塑造競爭的環境????
如果要塑造競爭的環境 幹嘛取消小學分班 就繼續實施就好阿
上國中後 國中畢業要考個劍橋o-level(o水準考試)
所謂的後段學生到最後就被導入技職體系 這點是從瑞士制度弄過來的
瑞士國小就成績分流 政府認為該投注資源在專注的幾個重點大學上
於是把大多數的人導入技職體系
因為瑞士重視技職 而且認為絕大多數的人只要有一技之長便能活
政府該做的工作就是做好各個技工行業的總量管制 確保各個專業的收入不至於供過於求
以免收入被稀釋下降
新加坡也是一樣的價值觀 多數人投入技職體系 少數人投入國立大學
(2020年國立大學錄取率會提高到40% 現在5間)
國立大學的名額 取決於就業市場管理職的多寡(這點跟瑞士很像)
之所以會把錄取率放寬到40% 就是預測未來新加坡的主管職工作會增加
所以國立大學生跟瑞士大學生一樣一畢業就幾乎擔任行政儲備主管 直接做主管
(參考:[新聞] 新加坡公民2030年将有三分之二是高技能人士)
http://sg.xinhuanet.com/2013-01/30/c_124297701.htm
目前新加坡居民中 約50%的人擔任 管理層+技師(PMET) 約30%的人擔任管理層
到2030年 新加坡居民中擔任技師+管理層的職位會提高到66% 僅32%擔任普通上班族
當然~~技職體系畢業後 你要念私立大學也可以
新加坡大學非常多
國立
新加坡國立大學
南洋理工
新加坡管理大學
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
新加坡理工大學
私立
耶魯-新加坡國大學院
新躍大學
楷博高等教育(新加坡)(Kaplan)
新加坡管理发展学院(MDIS)
澳洲科廷科技大学新加坡分校
澳洲詹姆斯库克大学新加坡校區
新加坡东亚管理学院(EASB)皇后马格丽特大学分校
新加坡莎顿国际学院(Shelton)
新加坡亚奥教育集团(AEC)
南洋现代管理学院
新加坡英华美学院(Informatics)
新加坡博伟教育学院(DIMENSIONS)
新加坡物流管理学院(SIMM)
新加坡辅仁预科学校
新加坡会计学院(S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