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頭腦小體操 作業一

作者: darkseer   2008-03-31 22:23:45
第一題:請問你認為道德規範是有客觀標準或基礎的嗎?為什麼?
我認為並不存在一個可能被找到的,「所有人的本性(或是內心)都會同意」的道德標準。
這裡的標準是指某種衡量道德的尺,而不存在的意思是說,
並沒有一種或許是抽象的存在,能夠被拿來比較或被真實的意涵逼近。
一個有模糊的界線,差不多就好的社會規範性的規範我認為是可能的,但我不認為
其背後有對所有人都能稱做是真理(或說普世)的標準或基礎。
以下開始解釋我的看法:
首先我認為,所有的道德概念都來自經驗。或者說與經驗有某種必然的一致性。
例如一個人如果沒有享受過天倫之樂,亦沒有以其他迂迴的方式體驗過
(就算是來自教育的某種灌輸也算),那麼對他而言,父母子女也沒什麼特殊之處。
再舉例來說,一個人如果生活在一個普遍貧窮的國家中的一個很貧窮的環境,
在他的生活環境中,有時需要靠乞討,強取豪奪才能溫飽三餐,
那麼他可能就不會認為,生命或生命的尊嚴是可貴的。
對他而言,可能他自己的生命和尊嚴也未必可貴,更遑論他人。
這樣的情況下,當他要陷害別人來讓自己活下去的時候,他可能不會有絲毫遲疑,
反正大家都很慘,死了也沒什麼大不了,不如讓我至少能過日子。
這裡我給出的是一個比較黑暗的例子,首先,我想說的是除非能夠讓他能夠有,
我們一般比較認同的美好的經驗,不然你很難在許多事情上跟他有道德的一致認同。
在第二個例子中,我們可能會認為一般人的觀點顯然比例子中的人「高明」,
因此以那個人的情形來討論道德是不合理的。
但若回到第一個例子,譬如一個從南部來臺大的學生連續兩年沒回家,
那這樣稱不稱的上是不孝?若是在第一個例子裡面的人,他可能會認為如果有些麻煩,
偶爾打電話報備也就是了,特地回家實在是沒有必要。
以這樣的情形來說,我們能夠說社會的一般認知,是比較正確的嗎?
我認為如果一個道德規範要能夠是普世的,那它就必需能夠通過任何善意志的檢驗.
但是每個人的善意志會對於不同的東西會有不同的評價和比重
(e.g. 親情, 友情, 生命, 自由, 和平; 自己, 父母兒女, 陌生人, 小動物, etc)
平常的時候可能大家都有共識,但我認為(如同以上例子)善意志出發於經驗,
而此經驗從本質上就因人而異,因此不能有普世的道德標準。
b95201056 蔡政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