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不會進步在個人的修習,老師只是推動你前進的助力,
多得是買了教材成績也沒進步的人,他們當然不會讓你知道,
而這些沒進步的就一定覺得沒價值嗎?
「求知」本來就不是一定得量化看到結果才算數的,
要不然落榜的不就統統都是低知識分子?
1.有經濟壓力的話就不要買了
把自己手邊有的資料好好熟讀,
如果每一科都要名師上過一遍,
國文、英文、法緒.....你哪來那麼多錢買?
沒買不就都不用考了?沒錢也都GG了。
2.沒時間的話也不要買了
因為40堂不是短時間,你得花上不少時間看帶子,
還要整理思緒,複習課程,
很多時間你都得耗在心理學這科,除非你別科都不用讀了。
那什麼時機適合買?
1.你對心理學有很大的有求知慾時,非得陳老師幫住學習不可。
2.你覺得心理學害你落榜時。
3.你是陳克強老師的粉絲。
==============
我並不是陳克強老師的學生,
也不是考人事的,
是考社行的,
在學社工時為了了解部分社工理論而接觸到程薇的心理學,
你看板上多人批評程薇廢話太多,
對我而言反而覺得在那些廢話中學到不少知識。
我不考心理學,卻花時間再上心理學,那是我覺得有學習的價值;
去學習的目的並不在於她能幫我上榜,
而是我有對心理學得求知慾,加上老師的教學對我有學習的助力。
老師的選擇就這樣來的,對別人好不好無所謂,
他覺得是廢話又關我何事?
老師的教學對我有幫助就好。
另外,知識是無法用金錢、堂數、時間去衡量的,
不要用師資間的差別來衡量有沒有賺到,或價錢不漂亮....的。
重點是你能不能從你購買的老師那學到你所要的。
所以你需不需要補陳克強的心理學,這要問施主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