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果你是法官,今天被害人在作證時不斷地講述一些與構成要件、或是本案事實
無關的內容,請問你會如何處理?
之後,老師有請大家舉例什麼樣是所謂的「與構成要件、或本案事實無關」的陳述,
不過是自願回答。
接著老師又說,有同學在自介時說身為司法官應該謙卑,但是大家在回答這題時都說
最後要動用法警請離證人,這樣能算是「謙卑」嗎?如何理解「謙卑」?
這題就四個人都要回答。
2、現在社會上瀰漫一股不信賴司法的氣氛,若今天你是司法官,如果媒體對於你的判
決大肆報導,認為你作出了不符社會期待的判決,在「心態」上應如何面對?
我回答社會上之所以會不信賴司法,應該從「法治」並非一種內含於人心的價值,
所以法律被當成是工具、落入手段目的之關係中blablabla,因此,下面一位同學的
問題就被改成了:那要如何解決這個人民的法治觀不足咧?
追問時,一位老師先引了蔡英文說的:司法要符合人民期待,接著問大家說,規範和
人民間的落差有沒有可能不是人民的問題、而是規範的問題?
後來又追加說:美國的學者哈特有一本書叫「法律的概念」,裡面說「人民覺得法律
的內容是什麼就是什麼」,那與上一位同學(我)說的「法律應有內在價值」,大家
怎麼看待?
其實以我的理解,哈特整本書裡面應該都推導不出來這個主張。
3、美國大法官曾說:「法律的生命不在於邏輯,而在經驗」,你認同這句話嗎?
追問的時候,老師有問,這是美國大法官說的,英美法系和我國的大陸法系有很大的
不同,這句話能夠適用嗎?
後來有問到死刑判決時最高法院喜歡用「教化可能性」來判斷能不能判死刑,大家的
看法為何?可不可以舉一個你知道有用到這個判準的例子?
那如果今天有一個符合了向來認為「無教化可能性」的標準時,你身為法官會不會判
死刑?我想在這裡慚悔一下,我說以我的認知,我認為應該廢除死刑,但是如果我是
法官的話,在這個身份之下我不能讓自己的價值凌駕於人民之上。我講完後就覺得自
己的回答很爛,沒有堅持下去說自己不會是一個判人死刑的法官,但說了就說了,也
看到了自己在面對這類問題時軟弱的一面。
老師又舉了花蓮的殺母案,法官用被告「高中成績優良」來說他有教化可能性,問大
家對這個判決的看法為何?
由於有人覺得教化可能性當標準可以,有人覺得這個標準很爛,所以考官就問,如果
今天刑法修正時,將「教化可能性」明文化,並詳列各項參考值,例如學歷、成績等
等,請問「法律的生命不在邏輯、而在經驗」這句話是否還有適用?
4、今天你承辦一個重大矚目案件,媒體每天來堵你,怎麼辦?如果長官和你說,要審慎
處理這個案件,你會怎麼辦?
5、另外,今年的自介改成2分鐘,講志趣、求學歷程、生涯規劃,不知道以後會不會都
這樣。
6、由於很討厭正式場合或面試啥的就一定得穿西裝打領帶這種規矩,而且也不想為了面
試就去買一套西裝,在考前我便向同學說如果過了二試我也不會穿西裝;當天穿了件
黑色窄褲搭一件黑皮衣去,成績出來後似乎還是在二試原本的區間內,想說可以給不
想穿西裝的人作個參考,不過對面的考官在我坐下時有一直盯著我的兩個耳環看就是
了。我打這些不是叫大家不要穿西裝或是套裝去司法官面試,只是想說不必為了這個
場合就不能保有自己最喜歡的樣子(例如回答時要越保守越好、穿得越低調越好),
而作自己其實是一件很開心的事。
當然,有人可能會問如果我今天是在危險區我還會這樣做嗎?我可以很誠實的說,
我會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