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績
國文: 作文 30, 公文 3 測 16 總 49
法學知識與英文: 54
土地法規: 18/19/22/17 76
土地登記: 12/10/15/15 52
土地政策: 13/8/10/10 41
民法: 24/21/5 50
土地經濟學: 10/5/12/18 45
不動產估價: 18/18/18/22 76
總成績: 55.63 (錄取標準: 55.27) 錄取
二.動機及背景介紹
私立大學及國立研究所理工科系畢業, 106年私人企業工作已滿25年, 106年領了勞保退休
金, 自覺還可以工作一段時間, 但私人企業已難再進入, 加上有一套親戚小孩現成的補習
班地政函授教材, 在106年6月底開始準備, 到考試大約5個月半.
三.讀書計畫
讀書計畫只是考後回想自己準備的過程, 並非事先訂下計畫.
1.大學念過個經及總經, 和投資分析(與估價稍有關係), 除此之外完全沒有上過地政考科
相關的課程, 因補習班雲端課程於8月2號到期, 之後就不能在電腦下載收看, 所以整個七
月除公文, 法學知識外, 將雲端課程看過一遍, 一天約略看12小時, 包括例假日, 以瞭解
地政教材內容.
2.第二個月將補習班的講義及課本研讀一遍, 因早上還在股票看盤, 收盤之後, 再吃個
飯, 大約兩點才開始看書, 地點以附近圖書館為主, 約六點就回家等老婆下班一起吃飯.
晚上再看3~4個小時, 一天以兩個科目交換唸, 也將教材囫圇吞棗的看完, 但不包含書本
內的練習題目或考古題.
3.第三個月開始做書本附錄的題目, 先做單數題. 練習題目對自己來說是捉重點, 了解考
試的方向及測試自己對前兩個月唸的書記下多少.
4.第四月做複數題.
5. 第五個月到考試前, 做100~106年高普考及地特考古題.
四.各科書單
1.國文: 吃老本, 只做100~106年高普考及地特考古題的選擇題, 熟悉題型.
2.憲法,法緒及英文: 憲法只看補習講義及考古題, 法緒因範圍太廣投資報酬率太低也只做
考古題, 英文吃老本.
3.土地法: 補習班教科書, 加陳立夫土地法之研究(1,2冊, 從圖書館借閱), 都市計劃及土
地徵收.
4.民法: 補習班講義及王澤鑑民法總則及物權篇.
5.土地登記: 補習班教科書.
6.土地政策: 補習班講義及徐世榮網站(土地關懷)
7.土地經濟學: 補習班教科書.
8.不動產估價: 補習班教科書.
五.個人經驗:
1.筆記: 因從學生時代就無做筆記習慣, 所以也没有任何筆記. 但對於自己認為重要的內
容或考題, 會於書中做摺頁, 提醒自己.
2.理解代替死背: 地政考科, 大部分都是法條, 看了考古題的應答內容, 自揣無法將法條
背起來, 所以儘量以理解寫出大意, 代替一字不漏的將法條寫出, 至少有基本分數.
3.考古題: 自己觀察, 前一兩年考過的題目, 當年再考的機率很低, 所以會針對前一兩年
未考過的內容花較多時間準備.
4.申論題如何應答: 在第四個月時, 自己面對考古題, 試著作答, 發現腦袋一片空白, 根
本無從下手, 只好依著補習班的答題, 試著以三段論法寫出, 先將引用的法條大意(或定義
)寫出, 再將題目那些條件滿足法條, 最後, 作出結論.
5.應考答案卷內容多寡: 考完土地法, 收卷時, 瞄到右前方考生的考卷, 寫滿了七頁半,
自己嚇了一跳, 兩個小時, 如何寫那麼多內容, 不用思考嗎? 自己所有考科最多只寫6頁, 而
且還留很多空行; 放榜後, 自己特意的去查了那個考生有沒有上, 結果她落榜, 所以內
容多並非高分保證.
6.休息時間的運用: 休息時間, 自己會將自己認為會考的題目, 重點式反覆背誦, 而不是
廣泛的將所有題目背誦, 還是有一兩題猜對了, 對得分大有幫助.
7.應考心理素質: 地特三等的三天考試很折磨人, 考完後, 自己只覺得最後一堂不動產估
價還考得不錯, 但獨木難撐大廈, 心理已有落榜的準備, 放榜時, 土地法意外的高分而上
榜,只能說有準備, 而且堅持到最後一堂, 有時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不要以練筆, 只考
了幾堂, 因為會出怎樣的題目, 只有應考時才知道.
8.如果不是每科都強, 至少有2~3科不錯, 從結果看, 2~3科考得好, 可以拉高平均的分數,
想辦法讓自己強項保持高分水準.
六.後記
上榜前從没瀏覽過PTT, 放榜後, 無意間進入這網站, 看過不少人的心得, 自知上榜運氣
遠遠大於實力, 此記錄, 希望讓大家知道努力堅持永遠會有好事發生.
[心得] 考試、上榜、落榜、讀書...等心得文。
發表心得文為分享之用,除作者主動贈書、提供筆記外,
不得要求上榜者贈送書籍、提供筆記等不正邀約,
違者依照版規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