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ucifax (虎爺:犬科動物給我滾開)
2019-09-13 09:45:56918大限將近
為了避免讓自己到時候陷入沒考上的難過情緒又一段時間爬不出來
把自己當作沒考上 繼續讀書感覺是比較實際的做法 距離明年考試結束尚餘305天
自己是兼職考生 每天能讀的時間大約2-3小時 如果有空就多讀 沒空就小讀
讀的是偏政策類的東西 但科目小眾 只開高普 從不增額增列
某大補習班今年只開6科其中1科開始重新上 其他5科沿用去年的
另一間比較小的 光是出版的考試用書品質就很差了 更不會想去了解
在今年高普考前 自己做的功夫是把過去考古題通通看一遍後
把相似的題目整合出一個尚可接受 具有邏輯條理的答題大綱 配上幾個具新鮮度的實例
考試時就用那個大綱及實例再去臨場發揮
而成果如何要等分數出來才知道
大概在考完後就沒事在翻書
教科書圖書館有得借就用借的 不過科目冷門所以雙北市圖都只有90年左右的老書
優點是包羅萬象 啥都寫 但怎麼找出考試的重點蠻困難的
但偶爾也有近年出的彙整版小本教科書 雖然資料不多卻可以更新老書裡面的相關資料
參考書則是在露天蝦皮買一些較早期的函授教材與補習班出版的二手參考書
這些函授教材跟參考書在看完教科書後發現常常都是摘錄教科書的 所以東西零散
有時候書商偷懶 更是乾脆只寫大綱不寫血肉 所以後來這種書就完全不碰
剩餘跟隨時代演進的政策 就是看政府官網或FB或新聞去follow了
因為自己已經在上班 無法像是多年前讀文化行政時偷溜去大學上課
且那時文化行政剛開沒多久 坊間沒幾家補習班有開 算是不得已作法 現在沒有需要了
這次考試因為是多年來再一次踏上考場 也算是很急就章的匆匆忙忙讀
把考試用書跟網路相關資料整理過後就上戰場了
如果出到考古題 就是看自己的答題能力
但是出到一些較冷僻的題目或是英文專用術語 就很可能傻在那邊
也因此考完就決定多讀教科書 彌補這方面的不足
只是在動輒上千頁的教科書內 基本上考古題都是出大範圍的內容
像是某某章節會專講那些題目 也是參考書最愛補充的部分
而感到困難的冷僻題 常常翻遍全書也沒幾個字提到 更別提考古題導向的參考書
而冷僻題往往也不太會出到第2次 即使翻了手邊的教科書努力整理出來一段文章
再考的機率也是頗低 大致有整理過考古題的考試次數 熱門的動輒10來次 冷僻的是1-2次
未來會考的題目也往往如同玉石藏在沙灘裡 很難找到
在數百數千人的考試中
熱門考古題是必須準備到爛熟的
但能夠與競爭者差距拉開的則是冷僻關鍵字題
不知道大家是如何從書中找到並準備冷僻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