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killeryuan (龍鳥)》之銘言:
: 這隻誠意滿滿耶
: 雙寶具演出
: https://i.imgur.com/vtdt6Yl.png
: https://i.imgur.com/eiq1xBu.png
: 雖然第二演出弄個九行星連珠有點意義不明(?)
1966年, JPL(噴射推進實驗室)指出在1970年代末時
木星, 土星, 天王星與海王星所在位置能夠讓單一個太空船以重力助推
來到達以上四個行星. 這樣的機遇以每175年出現一次
1969年JPL命名這兩個任務一起為Grand Tour
任務計畫1977年發射,抵達木星,土星與冥王星
另外一個在1979年發射,抵達木星,天王星與海王星
若以單一任務做Grand Tour總共需要花十三年
拆分成兩個可以個別以七年半完成Grand Tour
1971年提出預算後受到國會的壓力,以及要跟剛批准的太空梭計畫競爭
最終取消了這個原始任務,改以水手計畫的探測器來觀測木星與土星
除了縮減預算以外,探測器被要求設計能完成原始的四個行星
在這縮小的任務制定了兩條軌道: 一條走木星-土星-泰坦
另外一條作為第一條的備份,若這軌道的探測器達成任務,就可以進行Grand Tour
原先JPL想為任務命名Navigator
1977年3月NASA舉辦了命名競賽,Voyager勝出定名
: 靈基三換演出
: https://i.imgur.com/elT9yCQ.png
: 行星探測車撞人
阿波羅月球車
![]()
: https://i.imgur.com/IwC60I2.png
: EX是第三宇宙速度撞擊(16.7公里/秒)
: https://i.imgur.com/NQBXExb.png
: Beam me up!(星艦梗)
: 手上拿的是航海家一號的大耳朵,用來接受地球發出的指令
3.7公尺(12呎)高增益天線
現在的距離無線電波需要需要20小時35分才能收到訊號
: 2017年時,NASA時隔37年再次同時啟動探險家一號的全部推進器
: 來測試是不是還能動...不是,是為了修正軌跡,據說可以確保多兩三年的資料傳輸
40年來航海家一號使用推進器來對準天線向地球
每次只需數毫秒做微小的脈衝噴射
這些在attitude control thrusters在2014年發現有老化的跡象
最後使用不尋常的方法: 使用用於trajectory correction maneuver的推進器
雖然這推進器跟前者一樣,但原用於校正軌道時做持續噴射
在1980年離開土星後就沒再使用,直到2017年...
(航海家二號有做測試,不過推進器沒有老化)
在這裡還可以再講之前的幾件:
2011年三月,為了找出為何太陽風流量變零
讓低能帶電粒子儀能夠用不同的方位測量, 航海家一號使用了33年未使用
的陀螺儀,讓船體從地球視點的原姿態逆時鐘轉70度, 並維持了二小時半
再轉回鎖定用於導航的半人馬座α星
2012年關閉了紫外光譜儀的加熱器後
儀器溫度下降到攝氏零下79度(儀器原設計承受最低到零下35度),
而儀器依然持續產生科學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