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以為我瘋了:2015年賽季,誰都看得出來是Honda引擎拖累了McLaren賽車的成績、拖累了兩位前世界冠軍Fernando Alonso和Jenson Button的聲望,這些責任連撇清都不可能了,現在還要說其實是McLaren拖累了Honda?
沒錯,去年復出F1的Honda引擎動力低落、故障率高,在四家參賽引擎的表現中敬陪末座,這固然有Honda自己尚待克服的部分,但由於McLaren在賽車空力上要求激進的「0號尺碼」(size 0,最瘦的女裝尺碼)套裝,讓車身非常緊湊,從而大幅壓縮了車殼內的空間。
為了配合McLaren在空力上對車殼形狀的要求、也為了直接迎頭趕上,Honda的做法與其他車廠大相逕庭,用了許多在理論上可行、但在整個車界都尚未發展成熟或證明實際可行的引擎方案(也就是孤注一擲、不成功便成仁,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例如把渦輪增壓器放在引擎的V型夾角中間、上面壓著MGU-H熱能回收裝置,大大限制了渦輪的尺寸,且逼得Honda放棄圓盤狀的離心式壓縮機、改用長棒狀的軸流式壓縮機。
Honda F1總監新井從上半季的「不知問題出在哪裡」到下半季的「不知問題如何解決」,也算是一種進展?
渦輪增壓器是動力總成裡最高溫的部分,Honda把它密實地包在引擎本體上緣的空隙中(打開車殼蓋還沒法一眼就找到),其餘周邊元件(例如MGU-K動能回收裝置、歧管等)也是包得愈緊愈好,可說是削足(引擎體積)適履(車殼形狀),這本來就不利於散熱,再加上能用的空間依舊所剩無幾,也縮減了散熱器的面積,變成雪上加霜,使得Honda只好調降動力輸出以降低引擎溫度,結果Honda貫串整個賽季的問題竟仍是引擎過熱導致罷工,且使回收的熱能和動能無法充滿電池。
McLaren自己畫了一個小框框、然後要Honda去搞定裡面的問題,假如這些問題能解決,賽車性能會直接跳過火星、到木星去,而在尚未解決時,就是現在的窘況(須先求不傷身體,才講求效果)。Honda F1總監新井康久去年保證花三年時間可以解決、完全翻紅(如果他的保證還有人信的話),即便如此,這個三年正好到F1又要規則大改的2017,儘管目前規劃的改變範圍不包括引擎,但光改變車身規格就又可能對內部空間造成影響,McLaren-Honda這個歷史品牌陷入兩難的困境。
https://goo.gl/qX72D0